齐国,临淄。
大批的军队和后勤辎重人员在征召令下,迅速向临淄附近集结,仅仅用了两天的功夫,聚集在这里的总人数就达到了十三万之众,临时营地绵延四十多里,浩浩荡荡。
这些不仅是齐国的军队,还有齐地附近的郡县兵。
齐国最初的时候有七十三县,但按照这一时期的规矩,一个县管辖的户口总数通常不超过两万户,超过了就要迁移人口,将一个县切割成两个县。
而这,就是新修版郡国并举制度的好处。
如果按照春秋之时的分封方法,诸如这种新设立的县,只要依然存在于齐国的封地上,那就同样属于齐国,也就相当于是齐国在不断壮大,慢慢的形成了周天子手中掌握的封地和人口越分越少,而诸侯的实力在几何倍增的局面。ъìQυGΕtV.net
周天子坐困东都,一步步从天子变为郡守,再由郡守变成县令,然后是乡啬夫,最后成了个镇长……
嗯,昔日吕不韦灭亡东周的时候,惠文君虽然被秦军所杀,但秦国却并没有断绝了周人的祭祀,将周王室的后人迁徙到了一个叫做‘阳人地(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北汝河以北)’的地方,继续延续周氏的祭祀。
虽然,阳人地,这名字听起来不是很吉利……
但在新修版本郡国并举制度下,新切割出的县归属于汉国中央所有,县令由中央**指派,乡啬夫等小吏的名字也会登记造册,存入中央**的桉牍库之中。
也就是说,齐国有七十三县的封地不假,但永远只能有七十三个县,人口滋生和诸侯国无关,相反,随着一个个新县的设立,齐国在实际上是在不停被削弱。
毕竟,人口以及管辖的‘县’这一行政单位的数量虽然没怎么变,但领土却在一点点变小……
如果再搭配上推恩令……
至于诸侯国为了藏匿户数而使用的小手段,其实那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就玩剩下的烂招数了。
汉承秦制,其中有一条专门就是针对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这种只有一户,但却有几十口子人的大家庭用的。
那就是民有二男不分家,倍其赋。
指的是一个家庭里有两个成年的男丁,则需要上交双倍的人头税,不光是成年男子的人头税,小孩和女人的也全部加倍。
这样,只要人口普查到位,每年的上计文书复核精确,除非诸侯不收治下百姓的税,否则就不要想着藏匿人口。
当然了,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