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好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一般。
王琼有时是恨其不争,但这性格,是王琼所欣赏的。
不争,意味着别人不会把你当敌人,如果你只是装作不争别人会加倍防范……但你是真的不想争,那你就具备了最大的优势,当个镇守西北的勋贵,你朱知节近乎就是无敌的。
……
……
朝议。
奉天殿内,在场的文臣武将神色都相对复杂,因为在他们来之前,都听说了西北战事的推进。
但有关张周撤回关内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也就没法知道这场战事的确切结果。
“……一万六千多俘虏,几万头牛羊,一天能行进个十里八里的怕就不容易了,能否入关还真难说呢。”
有人也在唱衰。
这种论调,更符合文官的预期。
只有文官那边比较讲求论资排辈,张周属于新贵,如果被张周搞出这么个大事件,还从草原上全身而退了,对于文官利益影响是最大的。
至于武勋那边……只有当天的张懋脸色是绷着的,因为好像张周崛起唯独对他影响最大,至于别的武勋,都是很乐于看到大明军事崛起,这对他们来说也将意味着要熬不出头了。
至于是谁提督京营,对我们这些普通勋贵来说有那么大区别吗?
反正不是张周,也是张懋这老头子,而且很可能是一代一代传下去。
有张周搅局,反而对都督府的格局会产生影响,说不定我们就有机会上位了。
朱祐樘当天来得很晚。
不过皇帝提前没有召见任何一名大臣,当天也没什么人请假或者休沐,因为他们也知道今天日子特殊,朝堂上很可能会出现论功请赏的事,就算不想来当见证者,也不想在这种大朝会上不露脸。
谁不来,就意味着不给皇帝面子。
“刘阁老,今日或涉及论功之事,该怎说?”
刘健本还在跟李东阳低声说着什么,却是徐琼往他这边过来。
只有徐琼这样在文官中相对中立的人物,才会于此时问出这么敏感的话题。
要论功行赏,涉及到三个人,都或多或少有“问题”。
张周自不必说,而王守仁也是个新科进士,这么大的功劳似乎必是要赐爵的,但赐什么怎么赐,都是有讲究的,王守仁功劳再大,难道他想跟张周变成一伙,同样为朝中主流文臣所不容?
至于马仪……这是正统文官马中锡所参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