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答卷,大概在第二天清晨送到孙暠的手中。
硬笔字写得不错,答得更好,去尚书台一月有余,对那边的事务已经了然于胸。
只是熟悉工作环境的话,那不过是最低要求,是个打工人基本都要能做到。
考虑到诸葛亮今年才十七,也不好过高要求,毕竟不是谁都和自己有外挂。
不如说,多少有些期待,诸葛亮到底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明白自己这样安排的深意。
“……提升诸葛亮,为尚书丞。”第二天,钟繇公布诸葛亮的新任命。
进入尚书台工作月余,从普通郎官提升为尚书丞,让不少‘老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调原尚书丞杨明,为郁林太守。”说完这句,钟繇放下文书,递到两人的面前。
杨明的脸色不太好看,尚书丞官职的确不高,好歹也是‘京官’。
郁林太守虽然是太守,可交州那种地方,说难听点还不如中原地区的县令。
就说昔日朱儁,官至交州刺史,调回洛阳,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谏议大夫。
主要是汉蛮杂居,事情多,而且容易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天高皇帝远,做不出政绩,可能三五年上面忘了你,十年八年得不到升迁也有。可出了问题,暗卫大概会第二天就找上门来。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辞官不做……**才会辞官!
今时不同往日,辞官不做,要当官只能重新考秋闱,且三年内不许参加秋闱。
挂印而去更惨,未经报备挂印而去者,将永不录用。
也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几个郎官,唯独他跟不上节奏,处理工作的效率勉强在合格线上徘徊。
不仅如此,还出过几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尚书台的竞争比三公九卿那边还严格,毕竟整个帝国的政令文书都要经过尚书台分流。
这里的人,必须的帝国的精英。如果你不是,最好退位让贤。
不过说到底,会这样繁忙,还不是皇帝孙暠的能力太强了点?
但凡工作压力下降个两成,也不至于会这样狼狈。
还是杨明根本没想过,如果压力下降了两成,那么尚书台自然也要调走几人。
在诸多衙门里面,尚书台这边,明显是超编的存在。
钟繇看了看其他众人,警告道:“你们也都听好了,我们这边不需要跟不上队伍的,陛下也不需要跟不上他步伐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