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登闻鼓再响(1 / 3)

又过了两个月,打着追元朔帝幌子的昭明帝,一路南下沿途不知清扫了多少山匪和支持夏氏的愚忠之人。

最后才慢吞吞地到了闽州的地界。

陆总兵终于将元朔帝这个烫手山芋给送了出去。

昭明帝也半点不含糊,接过元朔帝等人看了懒得看一眼,就直接关了起来。

让原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的元朔帝,愣是被堵住了嘴,一句话没说出来。

昭明帝和陆总兵在闽州把酒言欢,到二人兴致是使然让两军将士们对垒比划,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依依不舍后。

陆总兵才将这尊大佛给送出了闽州。

而不爱理会“俗事”的昭明帝,不仅没有立刻将元朔帝带回京中,举行自己的登基大典。

反而带着他绕道去了云州方向,将云州一路的山匪也收拾了个干干净净。

等他到京城时,早已经是昭明二年四月了。

而这时,他儿子段骏泽正在金銮殿上和一群跪在地上的大臣冷冷地对峙着。

“本皇子心意已决,诸位不必多言!”

段骏泽的目光冷冽地扫视着跪在地上的大臣们,他的声音依旧轻缓和沉稳,但若是熟悉他的人便会知道,此时的他已经带着一丝丝怒气。

“大皇子万万不可啊!”

礼部尚书朱三文不畏死地站了出来,他原是景瑞五年的榜眼,素来谨小慎微,在礼部待了近二十年,都只混到了一个从五品的礼部郎中。

昭明帝夺下京城后,将京中那些作奸犯科之徒清洗了一波,段骏泽紧跟着他爹的步伐将那些干吃饭不干活的让他们回家吃自己。

并迅速从六部挑能些一直兢兢业业,能力也还不错的提拔了上来。

这朱三文就是其中一位。

经过这几个月的接触,朝中新贵们渐渐洞悉了新朝大皇子的性格与行事风格。

尽管年纪轻轻,却展现出非凡的沉稳和爱民之心。他厌恶废话和繁文缛节,只追求实效,但只要你有道理,他会认真倾听,甚至在认同你的观点时愿意低头。

因此朱三文才敢冒着惹这大秦朝唯一一位皇子的不快的风险,站了出来。

朱三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与段骏泽对视。

“三皇子三思啊!此事牵连甚广,天下才刚刚稳定下来,凡事都还需慎重行事,若此时又将当年的事牵扯出来,恐怕朝中不稳啊!还请大皇子考虑周全,以稳定朝政为先啊!”

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