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参狼之变(2 / 5)

蜀地受征召服役的民众们,大多数都是持支持意见。

益州、关陇之地都在潜心发展中。

两方边境此此刻自是重新恢复了平静,鲜有交战发生。

而屯于武都西北部,羌道的赵统所部。

此刻主将赵统也趁春耕之际,召军民择周边利于耕种的田地予以屯田。

只是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并不适合耕耘。

所种植的大豆、麦子产量只能是微乎其微。

远达不到军粮自给自足的标准。

但赵统粗略算了一番,至少这些粮食的产量足够用来酿造蒸馏酒水了。

而后续待糜竺那面将商路铺设起来,市场于曹、孙两方境内开拓以后。

待市场一稳固饱和,就可改换以财务、粮食换酒的以物易物交易方式,不再支持钱财珍宝。

那样,粮秣就可源源不断流入己方。….日后行征伐还担忧军粮不足的难题?

即便曹、孙二方有所反应过来,加以禁止“聚仙酿”于境内的销售也无意义。

概因人的心理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士民、高门贵族们都习惯饮用“聚仙酿”后,他们还会弃此酒水转而重新迎接老酒的怀抱乎?

若执政者执意下达政令,不准以粮秣交换聚仙酿。

那内部自然就会逐步生乱。

在赵统看来,只要商路能成功铺设开来,那日后不管是发生了哪一种情况,己方都只会是稳赚不赔的局面。

他压根无须有过多担忧。

而就在他这段时日着力忙活农耕的事务时,至于军中之事,则一应交给了参军马良、马忠等将所打理。

这其实也是在着重培养诸将独当一面的能力。

若不给于尝试治军的机会,真到了需要征战一方的时候,那损失可就大了。

就似原史上的马谡这般。

诸葛亮为了打磨他这块良玉,培养所花费的时日可不少。

多载下来,马谡本身的聪慧加上诸葛亮倾囊相授,让他理论学识的基础打得是极其牢固。

可为何又会遭遇街亭那样的大败呢?

这无外乎来源于实战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