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冲动少年人(2 / 3)

实权和受信任的程度,甚至要高过英国公张辅。

因此,要削去成国公的爵位很难。

朱仪一直在感叹人情冷暖,但是事实上,燕王府一系的勋贵们,已经在竭力争取了。

土木之役以后不久,就有大臣上本,指责成国公朱勇丧师辱国,当削去爵位,一族尽诛。

当时便有不少的勋贵反对,而且态度十分激烈。

成国公府一门显贵,故旧姻亲很多,这件事情遭受的反对程度,甚至比京营被拿去还要强烈。

争论到最后,谁也不肯让步,这件事情便一直搁置了下来。

在勋贵们的坚持之下,朝廷迟迟没有给朱勇定罪,也没有明诏削去成国公朱勇的爵位。

但是相对的,在文臣的坚持之下,爵位的袭封也被死死的卡住,同时,就连朱仪前往鹞儿岭祭葬的要求,也不予允准。

>

这就是文臣们最冷酷无情的地方。

朱勇的尸骨,到现在都没有归京,一直停在鹞儿岭。

因为一旦要将尸骨迎回京中,那么就涉及到葬礼的规制和身后的谥号评价。

文臣始终认为,朱勇丧师辱国,不配以国公尊荣下葬。

勋贵们则觉得,朱勇虽然进军不当,但是毕竟是为国战死,累累战功,一门忠烈,何况人死为大,连身后名都不肯给,太过苛刻。

于是,索性就彻底搁置了下来,一直拖到了现在。

朱仪没有提爵位的事情,只是从人子的角度出发,请求祭葬,十分合理,但是的确也是在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态度。

见此情景,朱祁钰也叹了口气。

“你一片孝心,朕固然能够明白,但是你可知道,这次出兵,虽然是太上皇挂帅,但是你父亲却是帐下第一大将。”

“英国公年迈不堪,你父亲却正当壮年,是这一批出征中的勋贵的中流砥柱。”

“此一役当中,你父亲的过错,不仅是鹞儿岭一战,更是整个战略的失当,土木之败,虽是在你父亲死之后才发生,但是要论责任,你父亲却逃不掉。”

朝堂之争,总归都是要讲道理的。

单单是鹞儿岭一战的被伏,文臣不会这么揪着朱勇不放。

朝廷历次出征,前线指挥的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