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陈兵安邑城,河东郡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杨安远调兵遣将前往解县、猗氏城,并命陈渔派遣一只水师进入涑水河,伺机行事。
与数年前相比,形势已然悄然发生了变化,杨安远身为司州刺史,坐镇蒲坂城,背倚北雍州,手握雄兵四万,还有陈渔的一万水师相助,早有意攻打安邑城,夺取河东郡。
杨安玄与宋军在江陵激战,从北雍和司州抽调了不少兵马,杨安远担心影响杨安玄的南面作战,所以只在河东、司州招兵买马、加强训练、打造辎重、收集粮草积极备战,并没有出兵。
魏军再度在安邑城集结,杨安远准备再给猖狂的魏军一次教训。去年鲁轨、王慧龙分别在委律津和玉门渡大败魏军,这让杨安远十分羡慕,身为司州刺史岂甘弱于人后。
杨安远先是请来陈渔,和他商议让他派遣一队水师进入涑水。宋军收缩阵线,在彭城、开阳、寿春一带采取守势,杨安玄便让陈渔率水师回到黄河孟津口一带,魏师驻于安邑,陈渔移师蒲坂、弘农一带增援。
涑水是黄河支流,从闻喜县流经解县汇入黄河。杨安远让陈渔派水师溯河而上夺取闻喜城,闻喜城在安邑城的北部,这样能与猗氏城形成半包围。
陈渔举双手赞同,表示突袭闻喜城他将亲自率师前往。刘衷的战绩已让陈渔望尘莫及,钱磊水师在汉江上逼得宋军水师不敢出战,陈渔深感自己无用武之地,总算有机会立功了。
黄河南岸是弘农郡,弘农司马杨玠(杨广三子)率五千兵马驻于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与河北岸的大阳城(今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对,此处有茅津渡。
茅津渡,始建于商代,“地当晋豫通衢,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之孔道”,为“三晋屏藩”,兵家必争之地,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黄河三大渡。
杨安远给河南太守杨思平送信,让他发兵三千前往弘农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东北),弘农城亦是黄河南岸的城池,在陕县上游五十余里处,此处有渡口浢津,亦可从此处过河攻打大阳城,从南面合围安邑城。
杨安远决定亲率一万二千兵马前往猗氏城,猗氏城原本有守军八千,加上解县的六千兵马,杨安玄可动用二万六千兵马,其中轻骑六千。
这些兵马据城而守不成问题,但杨安远的目的是夺取安邑城,但显得兵力不足,不得不向北雍州刺史孟龙符求助了。
孟龙符在长安闲得发慌,主要的敌手夏国一分为三,赫连璝、赫连伦、赫连延被雍军开出的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