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五月
新罗、倭国、林邑等十余小国,接连派来遣唐使,想要学习大唐文化。
贞观帝本着包容的原则,并没有进行阻拦。
在这之中,最令人在意,当要数一个名叫“流求”的封国。
流求是其王自取的封号,早先唤作夷洲,东吴时孙氏皇族曾分封子弟。
如今吴国既灭,大唐也继承了吴国的大部分水师。
流求王虽然是孙吴的后裔,但因为忌惮大唐水师的缘故,以王太子为首,率使臣前来请封。
贞观帝对流求这块土地的兴致不高,哪怕他们的王族是前朝血脉。
可中间毕竟隔了三百年,此孙氏非彼孙氏。
若要他们举起反唐复吴的旗帜,还是有些太勉强了。
贞观帝主张的王者之道,并不包括这种毫无意义的赶尽杀绝。
更何况,流求王派亲子前来的端正态度,成功取悦了贞观帝。
他大手一挥,当即以大唐天子的名义赐下“流求王印”,允孙氏一族世代承袭王爵,待遇同大唐藩王。
太极宫
今日李常笑应太上皇之请,与他一同观赏这些奇珍。
其中新罗的人参,林邑的五彩鹦鹉之类。
要说这些有多珍贵,那不好说,总归是胜在有新意。
特别是太上皇年岁渐高,真正可以吸引他注意力的,恰恰是些新奇的物件。
所以对于天可汗不断开疆拓土,太上皇本人举手脚赞成。
只不过,既然有符合他胃口的,当然也会有不符合胃口的。
譬如曾经的亶洲,当今的倭国。
一众遣唐使中,以倭国的遣唐使想带走的知识最多。
虽说贞观帝胸怀宽广不愿计较,但这并不妨碍太上皇嫌弃倭国。
他盯着殿下立着的倭国美女,还有短小的蕨手刀,眼中明显闪过几分不耐。
美人?
真不知道这种东西有什么新意。
若要论姿色和讨好人,有“解花语”之称的新罗婢,使唤起来不是要顺手得多,何必多此一举呢!
怎么,当他李定边宫中缺美人不成!
正因如此,太上皇的脸色不太好看。
李常笑静静坐在一旁,淡笑道:“虽说开放包容无碍,但此风不可助长。先贤的智慧无价,岂可轻易许人。”
“他们的诚意既然不如其余诸国,那么从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