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跟这些将领,将军出身的军人们差别也就在这里了,他的思维不是一个军人的思维,而这些人早已经将军人的思维融入到了骨子里面。
不过这些话李恪自然不会在这里说出来,反正对他来说,渊盖苏文死了和活着的差别其实并不大。
“我觉得军部最近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吗?殿下弄出来的沙盘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沙盘进行一番推演,或者相互之间进行一番较量。”旁边的李靖突然开口问道。
“可以,我没意见,大家进行一番切磋也是好事。”李孝恭也是跟着开口道。
于是军部的情报分析紧急会议又变成了切磋商讨会议,对于这个,李恪倒是也无所谓,大家都有信心,李恪自然也不会没信心。
这次情报分析会议结束之后,高句丽的事情暂时就告一段落,而李恪的主要注意力也放到了考试身上。
长安城的试卷已经更改完了,同时长安城附近参与考试的学生数字也统计了出来。
总计三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人,其中完全出身自普通百姓人家的学生为4356人,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李恪的想象。
至少在长安城这里比李恪想象当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看起来得到过李恪实惠,知道工人以及各种有文化知识工人好处的首都圈百姓,果然还是开明的。
三万三千多人,抛开最普通的百姓人家,剩下的有不少都是商贾等出身了,这里的商贾可就不仅仅是指类似于白岭那样的商人了。
而是指许多能做的起小买卖的商贾也算入其中,这些人的收入其实并不算低。
当然跟那些大商人没的比,但是比普通百姓肯定是收入要高不少,而他们也算是第一批接触新兴事物的长安人,所以他们的孩子加入进来也是情有可原。
而这三万多人当中,占比最大的是门阀世家的人,这些人就差不多有接近一万二千人。
当然,这些门阀世家也不全是大的门阀世家,寒门子弟也是不少,另外就是一些宗室子弟等等都是加入了进来。
而且还有一些从外面跑过来长安考试的,也不知道他们在图什么。
李恪倒是无所谓,光是长安一地就超过三万的学生,说实话,这让李恪心情很是不错,当然这也是因为新式学校的缘故,让学生的年龄相差比较大。
长安就有三万人,全大唐三千万人口,哪怕考生最后只有十几万,李恪都已经赢了。
因为从来没有哪一次科举考试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