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秋收(二)(2 / 3)

粒。

在有了机器的加持之后,水稻收割的速度,只能用神速二字来形容。

就在一众人,还在不断感慨收割机的神奇之时,种植水稻的几亩土地,就已经完成了收割。

过后就是等待村民,一起下地将已经打包的水稻,搬运到田坎上进行称重。

这个称重环节在何杨看来,是大可不必,但又需要进行的。

因为不但李世民等人对水稻的产量极为关注,在场的所有终南村村民也是十分关注。

李世民等人的关注点,乃是这些稻谷的产量,到底能不能实现何杨吹下,缔造太平盛世的牛批。

而这些普通百姓的关注点,则是水稻的产量,能不能让他们吃上饱饭,能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丰富自己的生活。

虽然他们知道何杨带来的水稻,产量十分巨大。

但在具体的结果公布出来之前,除了何杨之外,没有谁的心里是有底的。

而何杨心里有底,也是在村民们将每亩收回来的粮食包装袋,堆积好之后,何杨心里这才大致有底。

毕竟通过收割机,收割的水稻。其包装的重量是固定的,只需要数一数,此时堆载田坎上的包装袋数量。也就大致知道了,每一亩地的水稻实际产量。

何杨在看了以后,每一堆水稻,大致有7-9袋。粗略一算,每亩水稻的产量,大致在1500斤到1600斤左右。

而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何杨自然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毕竟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更加振奋人心不是?

故此,哪怕何杨知道了实际产量,也还是让李铁带着村民们,对收集的稻谷逐一进行称重。

伴随着一亩接一亩地称重完成,一亩接一亩的产量报出。在场的众人,无不欢呼雀跃。

甚至有些经历过大灾,大荒之年的老人,在听到水稻的产量之后,已经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要是早一点得到,这种高产的水稻种子,自己的亲人,也不至于在那大灾之年,饿死那么多。

而身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此时也是十分感慨。

一方面是感慨有了这么高产的水稻,大唐的百姓终于可以不挨饿了。

另一方面又为这么高产的水稻,居然无法留下种子的事情,而感到十分惋惜。

刚刚李铁也向他们解释过了,这些水稻乃是何杨从上届带来的种子。

能在凡间种植,已经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