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成立终南县(1 / 3)

至于第三序列的何杨和侯君集,何杨则是不必多说。不管出谋划策也好,还是派人守卫秦王府也罢。

虽然和李世民打交道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何杨立下的功劳,一点也不比长孙无忌等人少。

将他放在第四序列,乃是李世民担忧,此后何杨无法封赏。同时,何杨也十分年轻,将他放在中间的位置,也是怕木秀于林。

至于侯君集,就有的说了。

在一众被封赏的人里面,最奇怪的就是侯君集。

因为完全不知道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究竟干了什么?这个秦王府的普通武将,凭什么跻身第四序列,封赏比秦叔宝和程咬金还要高?

论出道以来的资历和战功,他绝不在秦叔宝、程知节等人之上。甚至都不如“独力闭宫门”的张公瑾,可侯君集为何能一夜之间平步青云呢?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那是李世民的核心决策层,尉迟敬德杀死李元吉,危急时刻高举太子和齐王头颅,摧毁其部众斗志。再加上最后一刻入宫逼迫高祖,这功劳是绝对的大。

所以李世民后来把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尉迟敬德,一下子让尉迟敬德成了全长安最富有的人。

但侯君集干了什么,可以位列第四呢?

史书上没有说明,只是提了一句,他在诛杀太子的事件中,功劳非常大,可究竟是什么根本没有提及。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初追杀太子和齐王旧部,以及屠戮太子和齐王全家的人,就是侯君集。

也只有名不见经传的侯君集,能非常出色地完成“斩草除根”的任务。ωωw.

要是换个名人去,那全长安就都知道,是李世民逼宫造反,而不是李建成起兵谋反!

总体来说,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封赏的这些功臣,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天策府老人,跟随李世民立下的功劳越多,在玄武门事变中贡献越多,封赏就越高。

第二类则是以裴寂为代表的前朝老臣。这些前朝老臣,大多身居中枢要职,要想平稳接过大唐的统治权,就必须依仗他们。

第三类则是以罗艺、王君廓为代表的边疆重臣。他们的封赏,大多按照对大唐的威胁程度排序。最为重要的王君廓和罗艺,封赏最高。而如驻守在南边的张长逊等人,就只能封赏最低了。

从李世民封赏的这三类功臣,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在即位之初,日子其实相当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