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登基在即(2 / 3)

直接将国书扔回给突厥使者,并大声呵斥道:“不要脸的东西,你们在渭州输得一败涂地,也敢到长安倒打一耙,找我们要赔偿!到底是谁,屠杀了谁的子民;是谁不遵守约定,你们心里可是一清二楚。”

突厥使者见边关的情报,已经传回了长安,此时也不惊慌。

冷笑一声,淡淡的问道:“可汗有意暂停边关战事,与大唐重修旧好,不知陛下意见如何?”

李渊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的问道李世民:“太子,你的意见呢?”

李世民仔细想了想,此时的大唐内忧刚刚平息,也不好再起外患。毕竟现在突厥势大,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唐,也只能适当服软。

将各种情况综合分析,李世民觉得停止战事,重修旧好之事可以。但赔偿什么的,就别提了。

突厥使者也自知理亏,因为边关战事失利,导致他们将停战修好,作为本次出使的首要目标。至于赔偿什么的,只是顺带的。

能要到最好,既是要不到赔偿,也能作为停战商议的筹码,来保障停战协定的签订。

“就按太子的意思办吧,至于突厥使者,你就先行退下吧。”

李渊屏退了突厥使者后,借着这次边关战事胜利,以及近期李世民处理国事越发顺手为由,随即又提出禅让皇位与李世民的想法。

此言一出,李世民便再次拒绝。

哪怕裴矩等朝中大臣,不断附和李渊的提议,但是李世民还是不为所动。

毕竟做戏要做全套,现在才是第二次提出禅让。距离“再三推辞”的剧本完结,可还有一次!

做完这场戏,月初的朝见,也就结束了。

李渊也起身回到了后宫,继续安享晚年生活。

而李世民则是继续处理朝政,在国书上重新加盖大印以后。突厥使者便带着停战的约定,连夜跑出了长安。

之所以走的这么急,是为了把等待李渊接见期间,在长安城里打听到的消息,给带回突厥。

而这个消息不是别的,正是关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手刃了原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囚禁李渊逼其禅位的事情。

其实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在李世民不懈的努力下,不但出现了几个版本,这件事情的整体风向,也已经慢慢偏向了他。

可是,在一些暗流的破坏下,还是有一些对他不利的版本,在小范围内流传。

这次突厥使者在长安城里,听到了多个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