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入长安(2 / 3)

“现在长安城里,每斗(约20斤,此价格就是褐盐的价格)盐的价格是20文,青盐每斗售价100文。我这样吧,本来产量就不大,卖100文一斤也不算过分吧!”何杨微微一笑,这个价格可是在其他坊市打听后,综合评判制定的价格。

“当然不过分!”胖掌柜回答道。见何杨卖得如此便宜,心里一阵暗喜“如此纯净的精盐,长安的富户200文一斤只怕都会抢着要!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大族,300一斤也不会皱下眉头。”

何杨见其一副捡到便宜的模样,深知自己报价低了。随即开口加价道:“不过100文我是不会卖的!这盐不但品质极高,在炼制时我还加入一些东西,值得卖出更好的价钱!”

胖掌柜一愣,不解地问道:“不知大师加了什么东西?难道吃了这盐还能延年益寿不成?”

“延年益寿倒不至于,不过这样吃了可以防治大脖子病!”

“此话当真!”胖掌柜直勾勾地盯着何杨,不敢置信地问道。

“当然!”

见何杨一脸肯定,胖掌柜弱弱地问道:“不知这盐到底作价几何?”

何杨伸出两根手指,“200文一斤。”

“好,成交!”胖掌柜很果断,要是自己不吃下,这盐被别人买了,势必会对自己的生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以加碘盐的品质来说,200文一斤不算过分,自己溢价售出也能大赚一笔。

想到这里,胖掌柜突然想起,何杨这边除了食盐,还有糖要售卖。“盐咱们说好了,不知道这糖......。”搓了搓手,一脸献媚地问道。

何杨微微一笑,这糖可是稀罕物件。目前除了少数上层贵族能吃到蔗糖外,大部分平民还是以吃饴糖(麦芽糖)为主。

哪怕在贞观年间,李世民派人到中天竺摩褐陀国去学习熬糖法,不仅学会了印度的制糖技术,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制出了比印度蔗糖质量还好的产品。扬州人对糖进行了改进和精加工,实现了制糖技术的飞跃。最早的白糖不是洁净如雪,而是呈淡黄色。后来,优质的中国糖又传到印度,被印度人惊叹为“中国雪”。那时候的糖价也是居高不下,一两价格贵则20文,**则10文。

而何杨从现代带过来的白砂糖,洁白如雪,晶莹剔透,在胖掌柜尝试以后,直接翻了十倍,要价200文一两。

向胖掌柜借来两容器,何杨借口要到其他地方取货,走到东市角落里,从空间拿出十袋盐和十袋白砂糖,拆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