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淼最初派人到江宁一带寻找造船的船匠,接着又在苏州、明州这些造船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方打听,但是始终没找到合适的目标。
最后倒是和冯盎搭上线之后,正好又把公孙正给发配到岭南为他所用,于是徐淼便命公孙正在岭南一带寻找造船的工匠。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公孙正找到了姜正,正好姜正又恰恰家破人亡,被逼的走投无路,才侥幸被公孙正给请出了山,成为了徐家的船匠。
这一下徐淼总算是解决了无人可用的问题,在见到了姜正之后,拿出榫卯拼接船板技术以及水密隔仓的技术,直接就把姜正给砸趴下了,接着又用新式船台把姜正彻底给镇住了。
就此他便可以用自己三脚猫的先进理念,和姜正实际的造船技术相结合,打造他的理想战船了。
船寮在充足资金和人力保障之下,建造速度非常快,姜正来之前其实船寮的船台就已经动工了,姜正来了之后,便交给了姜正负责,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船台便建造完成。
而且韩彬也参与了船台的建造,他负责的就是徐淼设计的天车和吊车的重新设计制造,在看过徐淼设计的天车之后,结合之前徐淼丢给他的吊车的设计草图,韩彬在一边督建海港和码头的同时,天天夜里挑灯夜战,重新根据徐淼丢给他的天车和吊车的设计草图完成详细设计。
然后便找了木匠铁匠一起开工制造,在船台建造完毕的同时,所需的天车也几乎同步完成,被运到了船台上开始安装。
天车组装完成之后,可以说一次性检验完成,完全符合徐淼的要求,虽然因为是木质结构,而且还是人力的,限制了它的起重能力,最多只能吊起几吨重的重物在船台上移动,可是在这个时代,却已经基本上满足了造船所需,已经是天顶星级别的黑科技产物了。
就在船台建造刚刚完工之后,姜正就急不可耐的开始了造船。
为了稳妥起见,徐淼和姜正、韩彬经过商议,决定所造的船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先从小一些的三桅船开始,船长十丈,宽二点七丈,船舱深两丈五,最大吃水一丈,下层设八层水密隔仓,可确保相连两个水密舱进水不沉,三个不相连水密舱进水不沉。
船舱总共内部载货空间大约五百多立方,排水量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大约是二百多吨,载重量大约一百三十吨左右,换算成唐朝时期的料的话,大概就是千料大船。
其实这样的船,如果放在后世的话,根本算不得什么,可是放在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