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卫辰篇:紧张(1 / 6)

荀夫子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于院长和梁太师对视一眼,对着底下摇了摇头:

“这一局,景桑楼的句子最佳。”

底下又是一阵嚎声,但是心服口服。

接下来是第三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好好,好句。”

“不过,这一句可不好对。”

底下不时有人抬头望望,不时有低头写,等收上来,三位老师很快看过,这一次,只挑上来三首他们能入眼的。

众人的目光都盯着掌柜,掌柜的上前撕开红布。

荀夫子第一个跟了上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等念完,荀夫子激动得面色通红。

“千古名句,千古名句啊……”

有笔童飞快誊抄送了下去,众人争先传阅。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如果相差太远,大家一眼便能够看出来。

这一首,他们半点都比不过。

高台上,梁太傅看到这一句,眼中饱含热泪。

口中把这首诗喃喃了好几遍。

心中激动不已。

他对诗词没有荀夫子研究深,但也很是喜爱,尤其喜爱一些诗词里面的警句。

这一句……,实在写得太好太好了,扪心自问,他写不出来。

看这句诗,他仿佛看到了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如白驹过隙,一晃眼便消逝了。

他年过六十,对时光的流逝感慨万千,这一句,完全抒发了他心中所想。

“好好,好啊……”

接下来,是第四首……

一首一首诗,揭开上阙,再下阕,从一开始大家都一一参与,到后面,直接收了笔观望,上交的下阕越来越少,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胡吃海喝一月的通票,而期待着,对应工整的下阙是什么模样。

景桑楼的下阕,依旧句句惊艳。

每出一句,底下哇声一片。

四周传出毫无保留的赞美和欣赏。

高台上的三位老师更是激动又欣慰,他们最知道一首可以流传百世的诗有多难得,但是今日,他们见证了一首又一首的出现。

“高手在民间呐。”

“市井中亦有良师。”

“有今日这一遭,死而无憾,死而无憾……”

十首诗全部已经揭晓,众人还有些恋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