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商不奸商无所谓,朱允炆不在意。这里不靠谱的气候导致旱涝经常到访,指望田里的产出活命,估计二十年后这群人手里还存不了两贯宝钞。
养殖莲藕是一个不错的副业,有河船便利运输容易,哪怕是拉到南京去也用不了多久,实在不行就在固镇设置一个藕粉加工厂,还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藕粉这东西早在北宋时就有了,比如传说中“寇准牌”天池藕粉(ps:此处天池为池塘名,不是长白山那个),南宋时期的“西湖牌”藕粉,但这玩意自出世起,就是宫廷贡品,贵族想吃都不容易,更别说寻常士绅了。
朱允炆打算卖藕粉,多赚点钱挖井也好。
老丈不相信朱允炆,谁会傻乎乎收那么多藕,这东西可不能搁坏了,浪费可是会引老天爷惩罚的,于是问:“你莫要欺老夫,你说家里有几口人,又能吃多少?”
朱允炆难以回答这个问题,总不能说后宫几千号人,大明几千万人吧。
但总需要给他一个定心丸,朱允炆对老丈保证:“我们是商人,只要你们愿意开塘养藕,咱们就能签署契约,但凡是你们的藕,我们全收。契约里还可以写上一条,若商人不至,莲藕不销,每一亩池塘可索赔两贯钱钞。”
“二贯?”
老丈站了起来,就连冯上六、冯麦子也一脸震惊。这穷顿的小地方,谁家能称个两贯钱啊?这人张嘴就是两贯,这以后日子岂不是……
“当真?”
冯上六连忙问。
朱允炆认真地说:“可找县衙盖印,以成契约。”
老丈再三确认,终于相信了朱允炆,翌日一早,村里的人都听说了挖塘养藕的消息,家家户户都嚷嚷着参加,近百人成群结队进入固镇县,着实把知县卫膑吓了一跳,还以为出现了多大的冤情。
卫膑见朱允炆、冯庄的人已经达成协议,想了想这事可行,毕竟外面荒地不少,挖一些池塘也就是费点力气,何况商人来收货,对百姓也有利处。
考虑到契约的简便性,加上百姓不放心二八分成,认为这种方案过于冒险,万一没卖出好价钱,万一亏了,万一分不了多少……
百姓只希望马上看到收益,不希望冒险,于是与朱允炆商议,能不能以每斤两文钱的价全部收购,朱允炆看着老丈与众人,目光中多少有些无奈,这里的人只想求稳。
既然如此,那也简单了。
朱允炆答应每年九月至十二月分十次前来收购莲藕,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