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瞄准友谊商店(2 / 3)

楚昊这个农村土包子这才来燕京没多久,就知道了友谊商店的存在,还晓得跟她提建议把t恤放到货架上销售。

要不是亲自进去逛过,了解里面卖的什么,苏锦芸是不相信的,毕竟连她自己都不晓得友谊商店到底卖的什么。

倒不是没资格进去,不说苏锦芸父亲粤东二把手的位置,她自己身为堂堂万人大厂的副厂长,身份上跟国营友谊商店是完全对等的。

就是单纯觉得友谊商店太过于崇洋媚外了,外面物质匮乏得厉害,连自家的老百姓都供应不了,轮到老外了,不惜进口国外的满足人家的需求。

这种源于近代以来的民族自卑感,持续了很久,直到十几年后友谊商店的歧视门槛才能打破。

楚昊自然不能说自己前世逛过,那时的友谊商店基本变成了怀旧旅游景点。

他不敢多犹豫,生怕慢了被打,索性大胆承认道:

“姨,我不是救了朱老头嘛,人家老太太非得感谢我,拽着我去友谊商店买东西,我怎么推辞都不行,没办法跟着人家在里面逛了一圈,您别说,这友谊商店里面的东西卖的确实琳琅满目,不光有咱们国内各个地方的土特产,还有国外进口的红酒,自行车电视机这些稀缺玩意,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了,就是价格贵得咋舌,所以我就想嘛.....”

“您厂子里生产出来的衣服,不问过程,只看结果,目前来说在市面上毫无竞争力,完全跑不过外面别的厂家,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是原材料成本,机器生产效率,纺织工技艺水平,风格设计,营销策略,以及厂内部长期以来的生产惯性多重原因作用导致的,您自己心里肯定比我清楚,这种现状一时半会无法扭转,这里面哪一个环节没有得到彻底纠正之前,厂子无论生产什么样的成衣商品出来,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不如变相卸下过多累赘的包袱,换个思路,采取轻装上阵的方式,友谊商店不同于外面相对低价的成衣大市场,是服务面向高端的人群,定价高,利润厚,所售卖的成衣基本上都是国内江南那边的丝绸,以及国外的大品牌,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燕京的外国人数量逐年递增,相比毫无竞争希望的外界大市场,友谊商店适合在厂子当前资金短缺,生产效率落后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做个微转型.....”ωωw.

“什么微转型,臭小子你也学苏诗倩是吧,学了几句英语就臭拽词儿.....”

瞧着苏锦芸一副作势要打的恼怒表情,楚昊感觉一个头两个大,这东西搁在几十年后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