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复旦大学(2 / 3)

“银行系出版部征稿启事”“筹备会为征集新闻教育成绩启事”

“土木系出版委员会征稿启事”“复旦大学复旦剧社第十八次公演;

其内容之丰富,不亚于上海滩晚报。

王自新特意找来了校报观察下,这些后世只能在博物馆橱窗里,寥寥几份,版面还不是很全。

这一时期的复旦大学,在全国来说可以说是no1。

清华,北大都得往后稍稍,王自新这么认为的,不接受反驳。

因为这里接受的是最前沿的教育,学生也是最彪悍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王自新回忆后世有一段复旦学生的佳话,广为流传:

"1935年,日寇又制造华北事变,妄图侵吞华北。"

“得知消息的北平学生发动了,著名的抗日救亡行动!”

“复旦同学立即响应,到上海滩**请愿。"

"反对华北自治。后又云集火车站准备赴南京请愿。"

"老头子打电话给学校,学校领导被迫亲自去火车站劝阻学生,被同学们谢绝。”

"由于**当局的阻扰,复旦学生自己开火车准备去南京请愿,但是铁轨又被破坏。"

“结果呢,被同学们重新修好铁轨。”

“同学们修复铁路后,继续前往南京请愿。"

“在无锡又被阻拦,无可奈何的老头子,最后下令用武力将这批同学押解回沪。"

“但京沪铁路中断四天,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反响非常很大。"

王自新回忆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刚回过神,忽然间有些警觉,有人跟随自己?

王自新皱了皱眉,因为刚刚回忆复旦大学的历史时候,放松了警惕。

本身又是在校园内,王自新又是偏日系的打扮,不觉得会有人认出自己才对。

王自新收起轻视之心,装作若无其事的出了学校大门,往人烟稀少的巷子行去;

这日白莹莹在复旦大学图书馆返回,确认没有任务传递,打算独自回租住的房屋。

前些时日,白莹莹跟陈英杰又见了一面,据陈英杰说,有一批中枢过来的同志。

打算前往莫斯科,由于中枢现在被**追赶的长途跋涉,苏区又被围剿。

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后方,来安排王懿涵小朋友。

如果白莹莹方便的话,就由白莹莹带着,要是不方便。

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