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春闱落幕(2 / 6)

第二题还好,第一题就很敏感,难道是要看考生到底倾向于天庭还是朝廷?

可皇帝乃是天庭册封的天子,这是自古有之,乃是不变真理。

孰高孰低,不用再过多讨论,只是要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却是个难题。

周柏要考进士,自然会站在天庭角度说话,可朝廷这边也不能太过得罪。

毕竟阅卷官都是朝廷的忠臣,而天庭只会派天官协助和监督,合理范围内给周柏判低点,他也不会阻止。

想明白这些,周柏粗粗在草稿上列了提纲,不久便下笔直书起来。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迺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迺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这第一段,他直接就点明,上天并不是和人君对立。

上天是以仁爱之心对待君主并希望他们检点自己的行为、制止国家可能出现的乱子。

除了那些真正的无道君主,上天都要扶持他们并且用各种办法保护他们,使他们顺利地治理自己的国家。

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然后周柏又详细阐述上天赐予的帮助,这便是天命,而成为人君者皆有天命,也是天子正统性的由来。

洋洋洒洒五百字,尽数被渲染而出的文气染成赤金,甚至有几行核心文字浮现青色。

这虽是很不错的策论,但和他第一场的诗词显然没法比,连冲破镇运的气象都没。

没办法,周柏不知道这个题目的深层次意义,不明白其背后的**意图,只能保持一定克制。

判断文章品质,不仅看文气和气运的高低,朝廷阅卷官也有一定程度的打分权利。

他们手上朱砂毛笔勾画的红圈,也是一种分数,考卷所得红圈越多,在第一次筛选划分的等次就会越高。

如类似乡试时,周柏的考卷就是被分在第一等次,那是有极大可能中举的等次。

可如果是第二等次,他的考卷就需要消耗文气和气运,才能冲进第一等次。

最后即便中举,也绝对不是案首,而是中后段的普通举人。

策论不同其他,显出青气比诗词要难,因为这不仅需要考生有天马行空的才华,更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