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可坚持两个月!两个月后,我等直捣许都!”
言罢,袁绍翻身上马,率军离去,趁旁人未注意之时,其人轻轻叹了口气。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袁绍不是不想攻原武城,实则是其人如今无大将可用。
关羽时不时来上一次斩首行动,这对袁绍的伤害尤甚于损失兵卒。
文丑、吕翔兄弟、韩荀…等大将皆折损于官渡战场,如今沮授坐镇阳武城,淳于琼坐镇后寨;
本寨由张郃、荀谌、辛氏昆仲、逄纪、郭图坐镇,袁绍唯一可用者…惟有刘备。
无大将压制刘备,袁绍委实不敢用其人。
因此袁绍打定主意坚守不出,要与曹操耗到底。
这几章,毫无例外,我们皆将以官渡之战展开论述。
本章,我们聊一聊所谓的“四胜四败论”和“十胜十败论”。
其实,这两者是一回事儿,皆出自于荀彧的隐忧和鼓舞士气。
四胜论是从“度、谋、武、德”四方面展开论述,十胜论则是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方面展开论述。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比对《荀彧传》与《傅子》,可知郭嘉的立论与荀彧几乎完全一致,连措辞也高度相似。
(袁)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曹)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魏书荀彧传》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傅子》
《傅子》的作者是傅玄,他与《魏书》作者王沈、《魏志》作者陈寿处在同一时代,可知“四胜”与“十胜”的基础史源应该相同。
《荀彧传》称此言论的主要作用是激励曹操,达到“强弱易势”之目的;《傅子》也明确表示,郭嘉献策的背景是“曹操欲讨袁绍而力不敌”。
(袁)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荀)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魏书荀彧传》
太祖谓(郭)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傅子》
可见“胜论”的本质是一种精神**,主要起自我安慰的作用。
至于这种安慰剂式的言论,最初的提出者究竟是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