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支持林如海(1 / 6)

金州节度府。

林如海,顾道初两人在廊坊下,坐在方桌旁,方桌上有干果点心和热茶。

“朝廷的制度虽然不完善,但放眼世界并没有差错,有利有弊各有优势。”

唐清安望着金江镇的两位舵手,肯定了两人上任以来的功劳。

原来的冯胜之和顾应时,十余年来功劳巨大,金江镇有今日之势,两人功不可没。

只是新建立的第一军镇和第三军镇,前者负责草原,后者金州本土,无论是地位还是重要性都至关重要。

另外就是两人不适合改革。

如果没有林如海的出现,唐清安可能会亲自下场,但是有了林如海的出现,就不需要他亲自下场了。

以前左支使和右支使的职位,虽然左支使比右支使职位要高一点,但是实际上冯胜之和顾应时地位相当。

现在不同。

顾道初名望不够,更像是林如海的助手。

也就是说林如海在金州,是实至名归的文官第一人,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但是大周有一点不好,那就是经济上太过僵硬,财政制度混乱不堪,导致无法发挥国力,空有力气而使用不出来。”

唐清安自己是这么认为的,看过后世学者的研究,同样是如此的想法。

民间经济繁荣,贸易体量大,而国家没有从中获利,反而受其苦,以及混乱的财政制度,以至于缺钱成为了常态。

大周的军户世袭制度,从前明承袭而来,至今三百年的时光,积弊丛生,而边军至今还能保持不弱的战斗力,可见军户制度并不是无一可取之处。

只要能按时发兵饷,大周的军队并不是软脚虾。

“所以需要一场改革,不能全盘采用朝廷之策,我们不但要支持各地的商贸,促进济州岛的海贸,但是也不能任由发挥,最终要控制在官府手中。”

林如海接过话题,笑着看向将军。

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改革先治人,治人需要先扭转风气。

唐清安点点头,认可了林如海的思路。

其实并不是高深的计谋,正如张居正改革,也是先推行考察法以治人,再关掉反对改革的私院,扭转风气奠定基础。

大明立国时,形势并不好,北方,西方,南方不稳定,海面上也有敌对势力。

面对这种困境,需要严苛的法度,发扬朴素简朴的作风,以保持民心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