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也不会有如此的局面。
所以,合该被金江镇控制。
在鸭绿江边,陶杰还有两班勋臣,告别了平辽侯。
正如平辽侯之言,在战事未决之前,一切以战事为重,话中的意思两班勋臣都明白了。
所以对于平辽侯的要求,**国内的各派勋臣,都为此努力,以争取对方的支持,至少不反对。
以便他们各自日后的大事。
离开了**后,行军的队伍,气氛就很压抑,因为被团团簇拥保护的那辆四轮马车。
“林推官,将军请你去见他。”
一名骑手突然寻来,在队伍中找到林如海。
林如海闻言,不敢怠慢,跟着骑手来到队伍的中间,将军所乘坐的马车。
车厢中。
林如海坐定,看到将军的身侧有一本书籍,余光一扫,依稀看到书面的芝峰二字。
还有余字,被将军的衣角挡住。
芝峰。
林如海默默的回忆,有关此二字的书籍。
“异国人笔下的大周,读来倒是让人新奇,有种别样的收获。”
唐清安笑道。
将军一开口,林如海就醒悟。
难怪自己竟然一时间想不出这本书,原来是**的书。
将军自从离开**,就心情不大稳,难道是因为此书?
“写下此书的**人,的确大才,描述的我国官员,面对海外国家时,他们的看法和态度,颇有神韵。”
林如海笑道。
“林公也看过?”
唐清安诧异。
虽然知道林如海博览群书,却没有想到,对方连**的书都看过,且看过不少。
不然哪里这么巧。
林如海点点头。
他前番陪同大公子入朝,那段时间除了公事私事,每日都会抽出时间,学习**的书。
芝峰是一个人的别号,在**颇有名气,但是自己入朝时,此人已经去世。
所以林如海开始时没有想到。
现在有了眉目,很快就对号入座,记起了此人,以及他的著作。
作为科道上的探花,记忆定然非凡。
“李粹光也是两班勋臣出身,经历过倭寇侵朝的战争,先后三次出使大周。
正因为他和大周的深入接触,所以他的笔下,介绍西方国家情况时,记下的大周人的看法和态度较为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