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前路漫漫(2 / 3)

明骑 隔壁小王 1175 字 25天前

起一句话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这三绝佳人幼年时也有一段酸楚往事。马城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便看到一位擦胭脂抹粉的半老徐娘,心知多半便是她的养母。

正要追问一二,柳自华却叹气道:“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各有各的活法,她能有这样的太平日子过也不错。”

马城一笑挽着她慢慢的走,佳人渐渐靠过来眼神迷离,八岁时的记忆也不知还保留了多少。

夜,常氏庄园,印书作坊。

这作坊连着一座后园,就在青龙河畔,离水仙庙不远,一溜十间大瓦房,常大掌柜陪着县户房的一个老吏已经先到了,这老吏是来估算常家这印书作坊值价几何,边看边问,估价颇为细致书铺雇佣的工匠分为写工、刻工、印刷工,常氏书铺有写工一人、刻工十二人、印刷工六人,还有杂工两人,这样的规模只能算是小书铺。

常掌柜得马城吩咐,买下这处小书铺,改称“汉社书局”。

汉社,是马城想出来开启民智的第一步,虽只是一小步,意义却极为重大,这是皇明清醒之士开启民智,与老派文人争夺话语权的第一步。县户房老吏给常氏书铺房产、现存的刻版、刻版用的梨木和纸张总共估价一千二百两银子,这应该是高估的,马城也不计较,就按常家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入股汉社书局,十两银子一股,那就是一百二十股。

四下无人,常大掌柜便笑道:“小人再出八百两银子,凑成二百股。”

马城笑纳,将这汉社从开原,蓟州开到江南,免不了要弄个书局印发刊物,以扩大影响力。如今江南厂卫横行,正在大拆特拆各地书院,这就给了汉社在江南发展的天赐良机,这大明版本的文艺复兴虽举步维艰,处处碰壁,马城却坚信有一天会成为主流,不搞文艺复兴怎能解放思想呢。

欧洲就有先例,欧洲文艺复兴反抗的天主教神权地位以及虚伪的禁欲主义,和马城的设想不谋而合。欧洲人是借助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表达主张,马城的设想是借助摧残的汉唐文化,打破程朱理学对文化的垄断。这也就是天启年间,阉党横行,才有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

马城打算,在这死气沉沉,却又醉生梦死的大明朝,京师,江南繁华之地,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这样搞法倘若是万历朝,崇祯朝,多半会死的连坟头都长草了,然而在这天启朝,一切却是皆有可能。

柳自华到了江南,住进舒适的常氏庄园便不爱动,只是邀来了一位神秘客人说是要入股书局,那位神秘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