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宗,当然受到族人阻挠。他这四年可不是什么都没干,打探到了某人与邻村寡妇有私一类阴私事以为要挟,又拿家里的几亩田、几间屋作诱饵(按照法律,卖地,同族人有优先购买权,不用说,中间又被克扣了一笔),再作出如果不让他如意干脆一拍两散的姿态,各个击破,终于分了家。
带着少得可怜的家产,他卷起铺盖背起老娘,大步朝天闯江湖去了。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族人后来倒了大霉。反正一有什么事触到郑靖业心头一动想到了他们,就有人要倒一茬子霉,弄到现在郑家本宗已经凋零怠尽了。你欺负我,我发达了不跟你计较是我肚量大。要是你逼我娘改嫁,我还原谅你,我就不是人。
这些都是惨痛的革命家史,郑琰是不知道的,一直不知道。她只道自家爹是**+权臣,自家也没有什么深厚的历史背景,却没有深想这背后的故事。不外是小时候过得不好,长大了发愤图强。
现在看来,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之后,又有几人能够不偏狭?
郑琇低头不语,他只知道小时候族人上门来闹过几回,每当这个时候祖母就抹泪,然后他娘就BH地抄起扫把一通乱打,顺带把郑氏族人从头骂到脚。眼泪淌了下来,小时候日子苦,他爹一边帮人抄书一边求学,他娘也要劳作养家,就是祖母带着他的。他倒像是祖母的亲孙子,性情温和,不似郑靖业那样偏狭。
杜氏已经忍不住落泪了:“阿娘从来慈善,人善被人欺啊。”她没受过婆母的虐待,两人感情好。
郑靖业也忍不住落泪,仰天看了一会儿房梁,继道:“我奉你们祖母移居山阳城,遇到了你们母亲……”
杜氏的经历更像个种田流女主,她是住在山阳城里的,入籍是良民,已经没了什么土地,只有在城外有两亩菜园(插花一句,于元济家的菜地与她家的是隔壁,于元济也不叫于元济,叫于大郎,没名字,后来郑靖业要提携他,给他重起了名字)。也是爹早死,还有一个老娘,没有弟弟,自己支撑门户。这是一个性格与何氏截然不同的女人,有担当、有干劲。
郑靖业刚好就租了她家的房子居住,此时识字率低,即便是在城里,**书信代抄书这样活计也挺受欢迎的,郑靖业勉强能够糊口。
他还有一个想法:名士季繁就在山阳左边的兴泰,他要去读书、去求名,然后发家。
下面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先是两家母亲说得投机都是寡母带着孩子然后两家当家的都是孩子,接触得也多。郑靖业是怕了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