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虽然是公开的资料,但那些东西毕竟是别人整理过的。
陆舟希望看到的是莱曼·斯皮策在设计仿星器之初,对仿星器的最初设想。
同时,也是以一名纯粹的物理学家的视角,设出的理论模型。
“莱曼·斯皮策的手稿?”爱德华·威滕摸了摸下巴,思索了片刻,“我还真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我记得他在最后有将手稿捐献给高等研究院,这些东西在千禧年之初被转赠给了燧石图书馆保存。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应该能在燧石图书馆的藏书室找到。”
陆舟:“在燧石图书馆吗?谢谢了。”
“不客气,”威滕笑了笑,继续说道,“其实,如果你对仿星器感兴趣的话,为什么不考虑去相关的研究机构访问交流?现在普林斯顿已经没有人在研究这个东西,反倒是斯坦福和麻省理工,以及加州理工,对这东西研究的比较多。”
陆舟:“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考虑,但在此之前,我得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可控核聚变这个概念太大了,虽然笼统的描述只是五个字,但涉及到的研究项目,光是项目的名称都不下五页纸。
从某种意义上,陆舟希望借阅莱曼·斯皮策手稿的原因之一,便是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
听完陆舟的话之后,威滕喝了口咖啡,笑着说道:“祝你能找到你想要找的东西。”
“借你吉言。”
笑着留下了这句话之后,陆舟便与威滕告辞,一刻也不停地向高等研究院的外面走去。
……
在学术界有这么一类学者,他们在从事严谨的研究工作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对于一般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的第一想法绝非倾向于从专业的角度去证明这件事的不可能,而是会试着从科学的角度赋予幻想以现实的意义。
莱曼·斯皮策,便是这样的人。
而除了他之外,提出戴森球概念的弗里曼·戴森,以及提出太空电梯概念的齐奥尔科夫斯基,都可以归于此列中。
相比起后两者,莱曼·斯皮策明显算不上出名,然而却没有人能忽视他在物理学,尤其是天体物理学的影响力。
因为最早便是他提出把望远镜放入太空以消除地球大气层遮蔽效应的建议,而这在后来促成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诞生。
为了纪念他,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