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1 / 4)

有一点王海峰倒是猜对了,HCS-1确实还存在值得改进的空间。

不过,有一点他却是猜错了。

陆舟之所以放出阶段性成果,倒不是因为研究陷入瓶颈,也没他想得那么多弯弯肠子,而是因为根本不在意。

即便他的理论在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他对于自己的定位,依旧是一名理论学者。而理论只有在传播和交流中,才能发挥它的全部价值。

虽然很多拿到期刊的人会认为,那篇HCS-1的论文才是重点,而将理论计算的那篇论文当成陪衬。

但对于陆舟自己来说,这种关系应该是反过来的,后者才是他想要表达的重点。

两者是鸡和蛋的关系。

如果有人能够理解他为计算材料这么新兴学科建立的数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他并不会感到有任何不妥,反而会感到荣幸。

这也正是他将角谷猜想交给自己的学生去钻研,而自己只提供方法、方向、思路指导的原因。

如果要他自己搞定这个课题,并不是很难。

他现在的数学等级已经LV6,和LV5的时候对数学的领域不可同日而语。即便角谷猜想前人所做的铺垫工作并没有哥德巴赫猜想那么丰富,但就命题本身的难度而言,这个猜想的难度不会比已经困扰数学界两个半世纪的哥德巴赫猜想更难。

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只要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上面,他有至少九成的把握能够将其解决……

……

三月底的一个清晨,陆舟一如既往地准时出现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办公室。

不过和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来到办公室的他,手中捏着两张试卷。

将试卷分别发给了魏文和杰里科两人,陆舟言简意赅地吩咐道。

“卷子上只有十道题,你们两个拿去做一下。两个小时后交上来,用不用手机都无所谓,网上能查到答案算我输。”

和秦岳他们一样,在开学的时候陆舟便给魏文和杰里科两人列了一份书单,并且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现在距离入学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觉得也差不多是时候看看,两人都学的怎么样了。

卷子发下去之后,两人立刻拿起笔,对着草稿纸奋笔疾书了起来。

陆舟出的卷子不算很难,但也不是简单到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程度。

魏文眉头紧锁,思考了很久才写出了第一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