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如果敌人胆敢进犯,必将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流尽他们的鲜血。”
而在攀登长岭山并观察四周地形之后。
温越又有了新的战略构想。
长岭山的西北侧地势险峻,紧邻着连绵的山脉和错综复杂的沟壑,除非身手敏捷之人,否则难以攀登,大规模的军队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主要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山的东北面和东南面。
这两面的坡地较为平缓,甚至连马匹都能直接冲上山。
特别是山的东北面靠近河流,这对于驻军的饮水供应至关重要。
可以预见,如果清军发起攻击,他们必然会从这两个方向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因此,温越的设想是借鉴之前慎水河畔之战。
挖掘战壕,修建壁垒,并在其中布置火炮和火枪,形成一道犬牙交错的防线。
至于木栅和木寨,除非是在山顶的核心区域,否则并不需要。
温越带领着众人审视地形:“这座山的东南和东北方向,都有山路可以直接通往山顶。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些道路上,以及地势险要之处,逐层设置矮墙和壕沟。”
在他的构思中,长岭山从东北到东南大约有四里的长度。
从山腰到山顶,至少需要建造多道矮墙。
这些墙不需要太高,只需达到战士胸口的高度即可,以便火铳手能够瞄准并射击敌人。
同时,为了增强防御力。
矮墙应该修筑得更加坚固,足以抵挡大炮的轰击。
至于壕沟,则应该挖掘得更深一些。
至少深达一丈,宽度也应为一丈。
这样一来,矮墙实际上达到了四米的高度,相当于寻常屯堡城墙高度。
每一道矮墙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
而且要顺着山势建造,使得后一道矮墙实际上比前一道更高。
这样,墙后的射手可以轻易地瞄准敌人。
同时不会误伤到前线的己方战士。
通过这种方式,上下层的防御力量可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立体的火力打击网络。
在场将领当中,满桂马世龙等,都是曾经参与过慎水河畔之站的。
此刻听闻温越的计划,都是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当然,温越的构想不仅仅局限于这些。
在他的规划中,总共设置了九道矮墙和壕沟,分为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