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大医凛然(2 / 4)

,顺天府上下,众志成城,臣自觉事关重大,鞍前马后,上于户部索要防治疫病之钱粮,下……尽之可能,为医学院诸生,提供方便。今岁,夏秋之交,本是伤寒丛生之时,臣特报来喜讯,此一月以来,京师伤寒者,不及往年一二成,因伤寒而死者,不及往年之一成。臣刘清俯仰天恩,今因张森之细虫之学,衍而生出细虫防疫之说,如此,救活百姓无数,自此,大明再无伤寒之患也。”

“……”

殿中,安静了下来。

弘治皇帝的脸色,从略带苍白,渐渐开始,有了几分红润。

小宦官清了清嗓子,继续道:“若细虫防疫之学,果为真,臣在此,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防疫之学,又何止能防伤寒之疫,只恐将来,仍有其他疫病,亦可防之。自圣著春秋以降,千百年来,疫病乃民之大害也,今……张森之说,实如拯救苍生于水火……臣落笔至此,不禁潇然泪下,张森之学,从何而来,驸马都尉,方继藩也。方继藩从何而来,若无陛下悉心教导,使其改变恶习,求索真学,何有今日?臣窃以为,细虫防疫之学,归根到底,实乃陛下圣明之故……”

“……”

这奏疏虽然啰嗦,可事实上,却是对君臣们而言,却也颇有几分好处。

因为,当这刘清奏报着说,张森的细虫防疫之学在实践之后,大获成功时,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已经失态了。

正因为后头还能啰嗦,反而让君臣们有了调整心情的机会。

细虫说,衍生出来了防疫学,防疫学,至少在京师,已救活了无数的百姓。

它使伤寒的染病数量和致死数量,直接降到了故地。

倘若只是染病者减少一些,倒也不足为奇,可有此巨大的成效,却实在让人意外。

弘治皇帝豁然而起,下了金銮,径直到了宦官处。

“拿朕来看看。”

宦官忙是将奏疏献上。

弘治皇帝拿起了奏疏,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这奏报。

身躯,微微在打颤。

在古时候,所谓盛世的标准,就在于人口的增多。

对于皇帝好坏的评判标准,最直观的数据,也大抵如此,虽然任何人都清楚,人口大量增加会带来人多地少的灾难。

可是……这个标准,却一直为历朝历代的天子所信奉。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无价的。

人口减少,唯一的可能就是战乱,和无穷无尽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