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小皇帝的疑惑与期待(3 / 4)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1508 字 3个月前

持清田的第一人,可惜中途丁忧回家,他的清田工作半途而废。

朱载堻刚开始没当回事儿,可渐渐就发现不对劲了。

姚镆被王渊调任南京,似乎吹响了改革派的冲锋号。

紧接着,户部右侍郎顾鼎臣,上《陈愚见划积弊以裨新政疏》。反映江南赋税过重,田赋失衡,杂税繁多,里甲、粮长问题严重,请求进行一系列清查工作。

顾鼎臣乃弘治末年状元,父亲是个开杂货铺的小商人,年过半百还没有子嗣,五十七岁跟婢女私通生下顾鼎臣。正妻多次想要弄死这个庶出子,母亲只好偷偷将他藏在磨道中,被磨坊主救出并收养。

养父也就开个小磨坊,经济条件有限,能供顾鼎臣读书已是难得,他有时甚至饿得跑去乞讨,倒是跟一群乞丐混得很熟。即便考上秀才之后,顾鼎臣都还跟乞丐有来往,有次偷狗钻进寺庙,劈罗汉塑像当柴禾,跟一群乞丐朋友吃得爽歪歪。

直至顾鼎臣高中状元,他的生母还在顾家当烧火丫鬟,正妻迫于舆论压力才让母子相见!

从小的成长环境,让顾鼎臣饱尝民间疾苦。历史上,他年轻时满腔抱负,在嘉靖初年力言改革。可渐渐被党争搞累了,入阁之后得过且过,在夏言手下当次辅,成为专给嘉靖拍马屁的青词宰相。

但是,顾鼎臣的门生王仪,却在地方偷偷搞清田改革,按顾鼎臣年轻时的上疏进行实践,顺利在苏州府完成清田改革工作。

龙大有、顾鼎臣的两本奏疏呈上之后,礼部郎中霍韬又递上一份《泣血陈言疏》:“臣生长地方,目击弊蠹,每一兴思,辄叹诧愤塞……”

再然后,御史郭弘化又上疏:“天下土地田亩,视国朝初年减半,乞通行清丈及核查户口,以杜绝包赔兼并之弊……”

这就要开始改革了吗?

朱载堻居然颇为期待,他是个少年皇帝,满脑子都是励精图治,也不知这种热情能维持几年。

这些奏疏,内阁的拟票是:清田必行,不可急躁,且为之廷议。

四人请求清田的奏章,似乎已经拉开改革序幕,许多改革派或投机派,也纷纷跟进议事。

之后半月,上疏清田者,竟多达数十人!

刑部左侍郎梁材,悄悄拜会杨廷和,拱手道:“杨相,姚公被明升暗降,已调往南京任尚书。王琼、王宪之辈,皆主动投靠王若虚,满朝上下尽是王党。百官只知王若虚,不知首辅是何人矣。杨相为何还坐视此辈胡来?若清丈天下,必致民怨沸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