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时候好多话还说不清楚。
“现在风靡南陵的果酒,你更想不到是怎么来的。囡囡两岁的时候,抱着爷爷的酒坛子玩,随手扔了些葡萄下去,第二年就成了葡萄果酒。然后,就有了杏花村酒坊。”
“……”
闲聊间,便到了李大家门口。
说是在村子另一头,然则杏花村不算大,走也不用多久。
李大家也已经翻盖了大瓦房,灰墙黛瓦,院门大开。
里面人声很是热闹。
“叔公,叔婆,都在家呢?”柳知夏喊了声,走进门去。
灶房里立即有人捧着个饭碗走出来,是李大,“哟,知夏怎么过来了?吃饭没,进来吃点!”
“不吃了,叔公,我过来拿几个瓦盆子,家里还有吧?下晌做米饼,我爷奶怕火盆子不够用,让拿瓦盆凑合凑合。”
李老婆子杨氏也走出来了,“有,就搁墙角那里,多拿几个,今儿我们家里早开饭,就等着吃完了上你家大院一起做饼子!”
妇人八卦心要重些,说话的时候,眼睛嗖嗖打量跟在柳知夏身后的漂亮姑娘。
“这是傅玉筝,来家过年的。”柳知夏笑笑。
傅玉筝忙跟两老人打招呼,“叔公,叔婆。”
她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便随了柳知夏一块叫人。
“哎,好好,是个好姑娘!”杨氏眯眼笑着,眼睛更亮,把傅玉筝从头瞧到尾,还不停点头。
跟挑媳妇似的……不知道为何,傅玉筝脑子里就浮出了这个想法,顿时脸上一热。
灶房门口又探出三四个脑袋来,还有两个五六岁的小娃娃从大人脚边钻出来看热闹,头上皆绑着羊角辫儿,穿着新做的棉袄子,跟团子一样圆乎乎的,煞是可爱。
“来,叫知夏哥哥,”李平拍拍俩娃儿脑袋,从里面走出来,“知夏,我家孩子已经能满地打滚了啊,你什么时候娶媳妇?你比我可小不了几岁。”
柳知夏在院墙一角将堆叠的瓦盆搬了几个下来抱起,闻言勾唇,“平叔,你比我爹也小不了几岁,我爹的娃儿都到娶媳妇的年龄了,你家娃儿才刚会满地打滚,你也好意思说?拿我跟你打比方,咱俩可差着辈分呢。”
“……”
灶房门口哄笑一片,杨氏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自打娶了媳妇有了娃儿,她家平子性子变化不少,比以前能说道了。
没想到今天,刚开口就被知夏给堵回来,杨氏低头笑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