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古人太热情了(1 / 3)

南平书肆的东家直接请着朱瑾之和一众中举的考生们进了雅间内,让朱瑾之坐在最上首,他连忙让人封上一个二百两的红封上来递给朱瑾之。

朱瑾之连忙起身按着南平书肆的东家:“东家,使不得,我们青阳县学的人在此已经叨扰许久,就不必再给此大礼。”

南平书肆的东家姓郁,单名一个嵩字,今年四十有余。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次青州乡试让他的南平书肆名声大振,只怕往后的生意只好不差,郁嵩想要借朱瑾之的名头赚钱,就不得不给礼。

这也是交往必要的人情世故。

当一个人中了秀才,或许乡绅富豪们会来送礼,搞好关系,但并起不到改变门庭的作用。

但若是中举了,那便是一脚跨进了庙堂,有了当官的敲门砖。

在武朝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

因为乡试基本都是三十取一,甚至更多,若是报名的人太多都能达到五十取一的地步。而进士是十取一,录取率比举人高多了,可体现考中举人有多难。

另一则说法则是因为考中进士基本上都是要当大官的,时刻需要注意风评,在京城进士一抓一大把,没什么可在意的。

而举人很多一辈子都不能再进一步,留在家乡那都是一方老爷,把持赋税和司法等等建设等事项,且举人可免赋税,想挂在他们名下避赋税的人太多,也要源源不断给他送钱送礼,久而久之留在当地的举人变成成为一方豪绅,只要不过分,基本上是在家乡横着走的存在。筆趣庫

自古以来,政不下乡,乡下都是举人的天下,有些穷地方的县令都得讨好着点当地的举人老爷。

是以,一旦成为举人,才算是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现在这些书肆东家给的还只算是小礼,等回了老家,各种各样的人奉上铺子土地奴仆宅子的应有尽有,一来为了恭喜考中举人,二来也是想搞好关系,日后有事相求好张口,三来就是生怕不送礼被记恨,日后被整。

民不与官斗,这是在整个武朝都很常见的事情,是个聪明人都不会不送礼。

收礼也是一门学问,什么礼可收,什么礼不可收,那都要在心中有成算,否则很有可能就牵连其中身败名裂。

郁嵩看向朱瑾之笑道:“朱解元,如今您考上举人老爷,来年很有可能就是进士老爷,日后很有可能入朝为官,小民给你送这点薄礼就是想图个吉利,想沾沾朱解元的光,给我小儿取个名字,日后也和朱解元一样考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