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不过这是题外话,在此暂且带过。
凭借着公孙氏在三韩百济打下来的基业,公孙瓒没花多少功夫,就让三韩百济的高层俯首称臣,正式将三韩百济纳入大汉帝国的版图,并成为其封邑领地。
然后,公孙瓒压着战报不发,并调集三韩百济的所有兵马和粮草等资源,便率众杀向了高句骊。
光凭公孙瓒与其麾下的王牌禁卫级单位白马义从,就够让高句骊头痛,甚至为之胆寒,再加上原三韩百济的所有兵马,高句骊怎么抵挡得住?
更令高句骊的高层感到糟心的是,公孙瓒这货简直不当人!打他们就算了,竟然还凭借着他对高句骊疆域的了解,率领原三韩百济的兵马绕路包抄,断了他们与肃慎的联系。
别说是向肃慎求援,甚至内附肃慎以保全他们的权力,就连他们想对肃慎通风报信,借此将局势搅混,以对公孙瓒进行报复都做不到。
在尝试无果之下,高句骊的高层心里再不甘心,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向公孙瓒投降。
就这样,公孙瓒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面,拿下了三韩百济与高句骊的所有疆域,整整一百三十六个县。
《帝望》的州郡制度,最一开始只有五五制和双十制等两种规格。
五个县为一郡,五个郡为一州,这是五五制,也是《帝望》最普遍的州郡制。
十个含以上的县组成一郡,十个含以上的郡组成一州,则是所谓的双十制,在《帝望》中比较少见,主要出现在王朝级和帝国级势力。
正因如此,才有大郡、小郡、大州、小州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十制出现以后,又衍生出了王国级势力所使用的五十制和七七制。
所谓的五十制,指的是五个县为一郡,十个郡为一州的州郡制,七七制的部分,则是以七个县为一郡,然后七个郡设一州。
这种介于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州郡制,最后成了《帝望》王国级势力最常用的州郡制。
也就是说,《帝望》的州郡制,主要可区分为诸侯与诸侯王等公国级势力所使用五五制、诸侯王国与王国级势力所使用的五十制和七七制,以及王朝与帝国级势力所使用的双十制。
诸夏令所颁布的,有关于大州、小州、大郡、小郡之分级,便是基于州郡制中的五五制和五十制。
一百三十六个县的领地,足以划分成五个小州,或一个大州加三个小州,又或两个大州配一个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