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到来,朝廷在这一段时间的干活量猛增。
每当这时候,朝廷上原本浮躁的风气就会一扫而空。
因为大家都去干活了,实在没什么人在这时候打嘴炮。
在李泰安排下,原本放在郑白渠地区暂时干活的农业学府学子们,在马周万分不舍的目光中,被李泰安排着千万岭南地区。
甚至不仅是李泰,这次连房玄龄都出来送这些学子,这让这些学生原本动摇的心思,到底稍稍坚强了那么一点点。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孤儿,而且李泰也许诺,他们最多三年就能被调度回北方,怕这些学生愿意前往岭南的真不多。
不过李泰倒也没欺骗他们,以后农业学府,每年都继续向着岭南地区派遣毕业的学员。
同时从三年后开始,自己也会从岭南地区召回学员。
一是为了加强交流,强化广州,尤其是岭南这地方对于中央的归属与向心力。
至于第二点,就是自己到时候去了幽州,需要干得事情太多,肯定需要大量人手。
随着这批人手的调离,马周手下的基础岗位倒空出不少人来。
这些位置虽然不大,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为吏,但对底层百姓来说却珍惜得很。
马周便把一部分表现良好的徭役提升上来,虽然需要一段时间磨合,但整体效率影响倒也并不大。
不过,秋收对别人来说是丰收,但对以种植冬小麦为主的高陵地区来说,却要进行准备冬小麦种植的时候了。
必须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些农民工很快便要回去秋种了,自己也需要做好这些农民工的迁徙工作。
比如说他们从高陵以及附近的撤离,会造成高陵工厂的人力缺陷。
比如他们离开本身就需要各种交通工具的超负荷运载。
甚至李泰还要拿出储蓄的作物种子,耕种工具,以及新的耕种知识。
总之,实际上就算李泰,随着秋收开始也变得繁忙起来。
李泰值得庆幸,这还只高陵这么一个小地方以及周边地区的物资储备与物资运转。
如果换成是整个华夏的话,这活还真不是人能干的啊!
当然,马周也带来了好消息,郑白渠翻新工程中需要贯通的南白渠已经完成了贯通。
因为马周也知道高陵这边最多的是种植小麦,所以多是在深秋入冬的时候进行耕种,所以马周便集中力量把三白渠之一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