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两个军团集结在“大荔”并不显得拥挤。
这个是筑城的地方会选在地势相对开阔的地方,再来周边肯定要有提供农耕的土地,不然仅是依靠外部供养,当地的生活成本会高到离谱。
目前晋国与秦国的边境并不是只有一座“大荔”城,再往西还有“辅氏”,过了洛水则是几百里空无人烟的旷野了。
曾经这里是有一个叫“芮”的国家,后来在秦穆公时期遭到兼并,更后来土地被晋人占了。
数百年的纷纷扰扰,有太多的周王室分封国被兼并,他们先后被遗忘。
比如智瑶率军离开“大荔”渡过洛水之后,他们脚下叫作“彭戏氏”的土地就曾经属于戎人,更西边则是被称呼为“荡社”,“荡社”也是戎人的一支,他们全是被秦军所消灭的势力。
那些都是秦国东出沿途消灭的势力。
之所以说是势力,主要是戎人并没有建国,以部落形式分散过着逐草而居的生活。
后世说起分封都觉得周王室是在干自取灭亡的蠢事,忽略了诸夏大地原本有着太多的戎人和狄人,又遗忘了这些狄人和戎人正是被周王室的分封国一个个所消灭,才有了后来被称之为“诸夏”的文化在这片土地成为主流,土地上的人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自然了,遭到异族消灭的分封国也不少,只能说诸夏文明的存续显得挺容易的。
正儿八经地来说,恰恰是有周王室的分封,才有了被称为“诸夏”的族裔拿命去开拓生存空间,哪怕后面有些分封国壮大起来,他们再怎么互相不断地攻杀,真不能说分封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有些人不理解春秋时代的贵族为什么会那么牛逼,一提起贵族脑海里不是各种奢华就是穷凶极恶,全然忘记正是这些人的家族带头抢了异族的土地,再带人将那片土地开荒出来。
拿智氏来说,出现得比较晚,又是作为荀氏的小宗,别忘记智氏在“长狄”的经营,使得这片土地成为诸夏文化体系下的一片土壤。
以为智氏是很轻易就拿下“长狄”的吗?并不是的。
智氏经营“长狄”期间每天都在死人,有的死于跟狄人的战斗,有的因为水土不服而死去,或是死在野兽的袭击,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大,不能将这些代价全部无视掉。
现在那片土地是智氏所有,某天则是会变成大家拥有。
其余地方也是一样,或许一时间会让某个家族得利,土地总归还是会属于后人的福利,谁都有可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