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
石碣村。
因这里是村而不是里聚,没有什么里监门之类的小吏负责开门关门,全村随意进出,故此天甚至还没有彻底亮起来,很多半大小孩子已经睡眼惺松的从家里离开,去田里割红薯藤之类的猪草。
等到太阳升起,露水消散时,他们有说有笑的满载而归,并且相约等下吃过早饭,一起去河边捕鱼抓虾。
这就是不用上学的快乐……
阮仲家。
阮氏如往常那般从屋子里走出,先是拐到墙边,将早就嘎嘎乱叫的鸭子放出家门。
养鸭子的好处在于鸭子既合群也认路,到了晚上基本上不用人赶,自己就会慢悠悠的排着队回村,相互告别一番后再各回各家,灵性极了……ъìQυGΕtV.net
接着,阮氏在鸭窝里转了转,挨个将里面的鸭蛋捡出来,小心翼翼放好,这是用来制作咸鸭蛋的原料。
不过不是自己吃,而是拿去县里卖掉换钱,用来给她的一群儿女攒彩礼和嫁妆钱……
最后,阮氏才来到灶台边,生火做饭。
只是在人吃饭之前,她需要先把猪食做出来,也就是将家里那两个半大小子割回来的红薯藤煮熟了喂猪。
这是县里的田典特意交代的事情,若是将采来的红薯藤直接喂猪,那么猪吃后很容易拉肚子,严重一点的甚至会直接死掉,因此哪怕费点柴火,她依旧会选择将红薯藤煮熟了之后才拿去喂猪。
猪很值钱,而且他们家还欠隔壁村吴老三家两斤猪后腿肉呢!
嗯,古人没有冰箱,农民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县里买肉吃,因此想吃肉时,就是等到临近村子里谁家的猪养大了,去帮着杀猪的时候顺便借一点回来吃,然后等到自家杀猪的时候再还回去。
借多少还多少,分毫不差!
毕竟熟人社会……
片刻之后,阮氏让那几个大点的男孩去喂猪,自己则领着几个女孩子做饭。
她们早上的饭很简单,就是大饼配咸菜。
这种吃法是从北方流传而来,玉米面、小麦粉加水搅匀成稀溜溜的面团,然后舀一点放在烧热的平底铁锅上,摊匀,只需要在心中默念几个数,一张杂粮煎饼就好了。
接着,只需要重复这个动作,最多一刻钟的功夫,全家人的早餐就算是做好了。
虽然煎饼不如米饭软糯,也不如面条爽滑,但这种做法很省燃料,刚好不浪费煮完猪食之后炉灶里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