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去准备吧。”
当日,应天传出诏令。
第一:调军山卫五千六百人前往应天集合,由淮安府抽调精锐士卒,补足军山卫防务。
第二:召淮安水师五千人,懈怠武器装备,由朱沐英统领,于应天集合。
第三:任命朱振为西线统帅,同时正式任命徐达为副帅。
三道诏令下达之后,整个朝野顿时震动。
在民间,百姓对于这道命令自然极为拥护,毕竟盱眙县伯朱振,曾经是拯救应天危难,拯救过世子殿下的英雄,而且应天的百姓享受到伯爵的福利颇多,是故,在应天城内,几乎大多数百姓都对这位年轻的将领抱着支持的态度。
甚至还有人暗自感慨和惋惜,如果整个应天都交给他,该多好呢。
再加上整个应天一脉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徐徐的放出丑化陈友谅的言论,将其完美的塑造成为造成凶蛮狂妄的杀人狂魔,使得应天的百姓纷纷希望朱振能够狠狠的教训下所谓的大汉,让阴狠毒辣的陈友谅知道东吴是不可以侵犯的。
但是应天内部,官员对于任命朱振为统帅的任命就不是很理解了,毕竟前几日传出去的风声,是吴国公朱元璋亲自统兵,亦或是徐达为帅,怎么过去了两日,主帅就变成了年纪轻轻的盱眙县伯了呢?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但是没有哪位臣子提出反对意见。
别看之前大家可以搞搞内斗,排挤排挤他人,真的到了生死关头,还是谁能耐谁上。
这一点大家脑子都是很清楚的。
而且论战功,论水战,朱振比起应天的任何一位武将都不差,尤其是朱振还是一位少有的军政可以一把抓的大员。
这一点上,徐达自忖都未必比得过朱振。
用胡大海的话说,朱振这厮就是武将里最擅长治国的,文官里最擅长打仗的。
反正怎么不务正业怎么来,但是提到统兵御下的能力,大家都很佩服。
倘若是换做那位其他的年轻将领,恐怕早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但是朱元璋选择朱振,效果却出奇的好,除了当事人之外,所有人都没有反对。
文臣觉得朱振挺不错,治国的本事一般,对待百姓好,是一员儒将。
武将们觉得也还行,以朱振这小子的尿性,反正能保证起码一碗水端平了。
而且还有一样好处,就是完美的解决了,常遇春和徐达之间的嫌隙。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