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来说说以前走偏门的那些事儿(1 / 4)

走偏门 李二不哈 1418 字 8个月前

1983年,广东省北部山区的一个名叫礼溪村的小村庄,我的三叔刚刚年满二十岁,就跟着村里的朱光庆,离开了村子,一起踏上了走偏门的路子。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霜打蔫了菜园里头的青菜和木瓜树,村子外面那条通往镇上的路,还未铺上沥青,干燥的冬天天气,每每有拖拉机从路上走过,都会卷起滚滚的黄尘,以及留下拉得老长的“特特特”的柴油机的噪音。

这一年刚刚交完公粮,我爷爷得了重病,那时候穷得叮当响,十三个兄弟姐妹,竟然连两百块钱手术费都凑不出来。结果我爷爷在医院拖了一个多月,然后就去世了。

爷爷咽气的时候**泪水,对子女们说的最后一句话:

“要争气,不要再这样穷下去了。”

三叔当时才二十岁,不过早已不读书,在家里放了好几年的牛,他只有小学文凭的文化,见到大伯去广州打拼,村子许多年轻人,也纷纷走出这个山旮旯,便不甘于逗留在这山斗角落。

由于三叔长得还算俊朗,有媒婆给他说媒,说是镇上的一户人家的女娃子,才十七岁,那家人和我爷爷有点交情,那女娃子也见过我三叔几面,很是中意,于是他们就让媒婆来说媒,还让媒婆带话,不要收音机,不要缝纫机,也不要单车,不要衣柜,也愿意和三叔结婚,就看三叔愿不愿意。

结果三叔还是摇头,因为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子里面。若是结婚了,他将会永远被困在这大山里面。

他要去闯天下。

那个年代,改革开放才五年,国家的经济还不是很好,当然,当时也已经有不少人往广州、深圳、三水那些地方涌去,打工,种菜,或者贩鱼。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北上去走偏门。

何为走偏门?

其实就是坑蒙拐骗,不走正路,属于江湖骗子一类。

走偏门有很多门道,很多规矩,有很多派别,比如南方这边走偏门的门派,手法上都比较委婉,讲究“斯文”做事,讲究计谋,行骗过程中滴水不漏,很是严谨,不像北方门派,拦路打劫,挖人祖坟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当时最流行的走偏门,有两个门路,一个是“卖莽”,一个是“开奖”。

所谓“卖莽”,这是我们礼溪村客家话的术语,其他地方可能还有其他说法。所谓“卖莽”,其实就是卖棉被,那时候国家经济还是比较落后,很多地区,都没有暖气,甚至没有煤炭,过冬棉被就会很欢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