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怀宁之所以激动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他听到了一个对他来说的天文数字。
玉米晒干后的亩产量竟然能达到千斤以上,要知道,百姓们常年种植的麦子,算上麦皮制成的粗面,亩产才堪堪能达到三百斤,这还要说是年景好的时候。
一旦遇到年景不好,减产都是小事,严重了可以说颗粒无收。
粮食产量低,官府收上来的税粮也十分有限,即便是到了饥荒的时候开仓放粮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以至于百姓被饿死无数。
若是粮食产量高就不一样了,官府收取三成的粮租,就相当于原本粮食产量的全部还要多出一些。
如果是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遇到灾年百姓无法活命的困境。
眼下九嫂也说不出玉米种子的具体价格,即便价格超出他的预算,也要想办法将种子全部拿下。
“九嫂,我这就回衙门筹备收粮种的银子。”
说着,孟怀宁就打算转身离开。
他只有三天的时间筹备银两,这件事迫在眉睫。
若说孟怀宁能去哪里筹备银子,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知府那里想办法。
知府是新来的,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交集,不过从上次知府处理那二百多死士的事情就能够看得出,他并不是什么有作为的人。
孟怀宁对他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只是,不找知府求助,他又暂时想不出其他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试一试。
前段时间墨初寒回家的时候念叨过,说官府的税银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孟怀宁正在为收购玉米种的银子发愁。
见他急匆匆的准备离开,墨玖晔喊住了他。
“妹夫是不是因为银子的事情发愁?”
这件事他已经和媳妇儿商量过了,如果官府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收购玉米种,他们可以暂时赊给他,总不能让孟怀宁因为这点儿小事情犯难。
只要明年玉米丰收,孟怀宁就不愁银子还给他们。
被这样问,孟怀宁显然有些窘迫。
“不瞒九哥说,官府的库银的确不多,我打算去州府想想办法。”
墨玖晔虽然不在官场走动,可也听墨初寒说过知府是个什么德行。
孟怀宁去找他想办法,很大可能就是碰钉子。
其实,孟怀宁何尝不清楚这个道理,他去找知府想办法,就是例行公事也要这么做。
哪怕能从知府那里求来少量银子,也能帮上自己一些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