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刚买来的铁锹一次没用,就成了报废品了。
“嚎什么?你看看锹口。”
听到老孙头的提醒,母女俩同时看了过去,陡然发现铁锹的锋口竟然毫发无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阵阵银色光芒。
“瞧见没有?同样的价钱,这把敲至少能用十年,小田送过来的跟这个根本就没法比。”
“哎?这不对啊。”
孙贵英也觉得不可思议,她在江城农具厂宿舍里住了十来年,还怎么见过能裂砖并且没有丝毫损伤的铁锹,可再仔细看上一眼,她立即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转过身向着屋里喊了一声:“田启明,你赶紧出来瞧瞧。”
田启明正在屋里陪着连襟和小舅子说话,听见媳妇儿叫他,老大不愿意地走出来:“怎么了?”
孙贵英将父亲手里的铁锹拿过来,将锹头背面朝着田启明,语气有些急切:“你看看这是不是咱们厂里的产品?”
“瞎说什么呢,前两年厂子转型生产大型农耕零件之后,就再也没做过小农具,你又不是不知道,市场上怎么可能还有我们厂的东西。”
这两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的所有企业都开始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前是厂里生产什么,县里的农业局便安排卖什么,而现在是农民需要什么,厂里才做什么,小农具手的受众的确广泛,可大型农耕设备的消耗零件油水更足,厂领导在经过多方调研之后推动企业转型,以前的东西早已停产了。
嘴上这么说着,田启明看着有些眼熟的铁锹,心中也不免有些怀疑,突然之间,田启明的瞳孔猛地一缩,他终于看到了铁锹背面有几个凸起的小字:江城农具厂。
“爸,这铁锹是哪里买的?”
“就在县城市集里的一个小摊上,当时我从农业公司出来,老远就瞧见一大群人围在一块,就上去凑了个热闹。”老孙头呵呵一笑,似乎是在得意自己的这一个无心之举,“那摊位上有不少农具,当时很多人抢着要买,我还是好不容易才抢到这把铁锹的。”
听了老孙头的解释,田启明与孙贵英相视一眼,厂里早就不生产小农具了,现在外面还有人在卖,肯定是工人用厂里的废料打出来卖钱补贴家用。
可是一下子做出来这么多,那就不是用占点小便宜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能糊弄过去的,几把铁锹就得需要十几二十斤钢材,更何况老孙头说他还看见镰刀、铁铲等等一些其他产品。
“爸,卖这些农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