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秋桐还不太理解这句话。
秋桐的丈夫姓杜,是个副营长,带长多少年了,还能没有点察言观色的本事?
“怎么了?不是去吃饭了吗?谁给你脸色看了?”
“没有,苏忆安还发了五块钱红包,二斤卤肉。”
“既然这样,你的脸色不对啊,是哪里不舒服?”
“别瞎猜了,我就是觉得同龄不同命,你是营长,楚闻松也是营长,我和苏忆安都是军嫂,人家住三层的大房子,咱住这老婆腚大的地方;
人家给我们发红包,一天不知道挣多少钱,我呢,一个月累死累活挣不到一百……”
杜副营知足,“已经不错了,你干的这一年,也挣了小一干了吧?咱家的日子明显好过了。”
杜副营的性格就是不争不抢,人知足,其实这种性格挺好的,知足者常乐嘛。但秋桐不是这么想的,在她看来,都是人,为什么不能比?
“一年挣了三层楼,这一天得挣多少啊?才给我们发那么点工资……”
“挣多少是人家的本事,挣的再多没少了你那一份就行了,怎么的,你还想和人家平分啊?你看工厂上班的,你个工人还想着和厂长一样的工资?我能和团长师长比吗?”
“不和你说了,什么事都不懂。”
工人和厂长能差几十倍吗?副营长和师长也只是几十到一百块的差距。
腊月二十六,苏忆安开着三轮车去了部队一趟,给鞋厂的职工发了福利,每人三块钱外加一斤卤肉,还有财神一张,年年有余年画一张。
提起三块钱可能有人要笑了,别笑,在七十年代,等于一个劳力三四天的工分钱,等于鞋厂职工一至两天的工资。
反正啊,都挺高兴的。
苏忆安当然也没忘了安月久,除去三块钱之外,苏忆安又多给了她十块,这是以她个人的名义给的,给孩子买点好吃的。
卤肉也多给了一斤,事先和严成俊沟通过,她不攀比也不反对,安月久家的日子确实挺难的。
这边弄妥了,苏忆安去了营区,给独立营的食堂送了三十斤卤肉,就当她这个当嫂子的一点心意。
炊事班长都激动的语无伦次了,“谢谢嫂嫂子,谢谢营长。”
“不用谢,你们保家卫国很辛苦,要谢还得谢你们。”
另一个小战士问班长,“为什么谢营长?”
班长看**一样,“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