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执笔陷阵(1 / 4)

那年1981 公子尚德 1552 字 2023-08-19

黄秋艳首先介绍了木器厂的“节流”举措。

当然,首先就是承包以后,承包人认为此前的计件工资过高,远远超过了镇上其他厂子的基本工资。

于是,稍微地降低了单件加工费。

同时,以此前每个工人的生产能力为“计件标准”,也就是说,跟以前干的一样多属于正常生产。

要是低于这个数,罚款。

高于这个数,也是分了几档,比方说高出百分之十,会有奖励,不过奖励不高。

超出越多,奖励越高。

但是很明显,木器厂实行计件工资已经三年了,每个车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已经达到极限,工作量早就达到了最高。

也就是说,以前的生产能力已经是最高的生产能力。

以最高生产能力做基本衡量量,超出很多才能有很高的奖励额,这个奖励如同画饼。

工人不眠不休地干也达不到那个量。

但是低于那个数就要罚,可是很容易就会出现的。

那个数是最高量,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稍微有点状态不佳或家里有事耽误两天,肯定就达不到原先的最高量。

那就等着罚款吧。

本来生产的件数就不够,又降低了单件加工费,再加上罚款,工人的工资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其他的,苏厂长和梁进仓在厂里时制定的那些奖项,什么贡献奖,每月生产明星奖什么的,通通都取消了。

因为黄秋艳自己的创意足够多,不需要别人的贡献。

至于生产明星,反正有奖没奖,每个月都会有第一,每个季度也会有第一,奖出去一分钱,就得从老吴家口袋里掏一分钱。

反正就是一句话,奖励几乎没有了,有的奖励只是挂在那里看的,门槛过高,任何人得不到。

罚款的项目却是多了太多。

迟到,罚款,早退,罚款,请假天数多了,罚款,工作失误,罚款,达不到生产量,罚款……

老吴家的钱,不是那么容易挣的。

除了从工人的工资里抠钱以达到节流目的之外,黄秋艳还介绍了一些改进工艺问题。

虽然她说得有些皮里阳秋,避重就轻,也许作为外行的梁秀香听不出弦外之音。

但是作为木器厂副厂长走出去的梁进仓,一听就知道,哪有什么工艺改进啊,说白了还不是洋洋得意地以为她们发明了偷工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