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二王三恪制度(2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247 字 10个月前

实的诸侯,其中宋国的国君宋襄公为了拥戴周天子恢复周朝统治秩序,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受伤而亡。

由此看来,最初的“二王三恪”制是真诚的,也是成功的。

但是周朝以后,随着贵族精神的丧失,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王三恪”制越来越虚假、越来越形式化,但还是顽强地沿续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并没有执行“二王三恪”制度,他将早已名存实亡的周天子迁往陇西,废为庶人。对六国之君也尽数斩杀,由于不行“二王三恪”之制,且对六国之君过度残暴,陈胜吴广大起义后,六国贵族纷纷响应,导致秦朝的迅速败亡。

西汉建立后,吸取了秦朝不尊“二王三恪”制度的教训,重新恢复了“二王三恪”之制,但其含金量大大缩水。汉朝封周朝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位比列侯,但是食邑仅三千户。由于孔子是商王后裔,所以封孔子后裔为殷绍嘉公,食邑一千六百七十户,供奉商朝宗祀,至于之前灭亡的六国和秦国,以绝后为理由,不再分封,只是确定了一些专门的守坟户,为各国祖陵守墓。

东汉光武帝时期,封孔子后裔孔安为宋公,封周朝后裔姬武为卫公,继续执行“二王三恪”制度。

曹魏代汉之后,曹丕对汉献帝行“二王三恪”制度,封汉献帝为山阳公,食邑一万户,位列所有诸侯王之上,立都城于浊鹿,向曹魏皇帝奏事不必称臣,接受皇帝的诏书可以不拜。在封地内仍行汉朝正朔,可用天子仪仗祭祀宗庙。

汉献帝退位后又活了14年,去世后“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葬”,由此可见曹魏政权对汉朝后裔还是挺厚道的。

西晋取代曹魏后,也继续执行“二王三恪”制度。除了继续承认曹魏册封的山阳公国的同时,又册封退位后的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立都城于邺城,可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国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封蜀汉末帝刘禅为安乐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封孙吴末帝孙皓为归命侯,赐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

经过永嘉之乱,奉商朝正朔的宋公国、奉周朝正朔的卫公国、奉东汉正朔的山阳公国以奉蜀汉正朔的安乐公国先后被胡人所灭,陈留王一脉也不知所综,在司马睿重建晋朝之后,深感没有二王三恪制度无法彰显其合法的统治地位,于是便决定重封陈留王,可是由于曹奂无后,于是派便人寻找曹魏后裔,至到晋成帝年间,才找到自称是曹操玄孙的曹劢,于是曹劢便被封为新的陈留王,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