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姚襄迁往谯城(2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184 字 10个月前

权之争就充分暴露了其心胸狭隘之处。

所以谢安让谢尚去找桓温,其实更多的是从国家利益考虑,姚襄是羌族不错,但是为人大度、好学博能、很有名望,是胡族当中十分少见的文武双全之人,而且能够为了救谢尚而拼尽全军,足以说明是一个忠勇可靠的人,完全可以将其招引过来为朝廷效力,殷浩拒绝姚襄更多的是小心眼使然,而桓温则不同,根据谢安对桓温的了解,如果谢尚把姚襄推荐给桓温的话,桓温一定会大喜过望。x33

而事实也正如谢安所说,当谢尚亲自前往江陵游说桓温之时,桓温听说姚襄要率众投靠,高兴的简直就是从地上跳了起来,激动的对天大喊:天助大晋、天助大晋啊;

桓温在襄国之时就见过姚襄,对姚襄的人品和能力自然十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当年的襄国之战让桓温见识到了胡骑的厉害,羌族是游牧民族,从小就跟马打交道,所以骑兵尤其厉害,骑兵在古代的军队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骑兵速度快、冲击力强,在当时的诸兵种当中就是坦克一样的存在,是专克步兵的兵种,而晋军则恰恰是步兵强,骑兵弱;

桓温毕竟是穿越之人,拥有着千年的智慧,自然懂得骑兵的重要性,而且更加懂得一个懂骑兵的将领的重要性,西汉建立之初,就是因为刘邦的骑兵不行而被匈奴围困于白登,白登之围后,汉朝拼尽全力发展骑兵,但是因为思路不对,也没有懂骑兵的将领,结果汉军骑兵依然技不如人;

至到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上书《言兵事疏》,提出了骑兵发展的全盘战略,即吸收匈奴人为汉军训练骑兵,从此汉军骑兵建设才走上正轨。

后来七国之乱时,虽然晁错含冤被杀,但是完全以晁错理念重建的汉军铁骑南下助战,轻松将数十万诸侯叛军打的稀里哗啦,一举扭转战局!

到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年代里,新型的汉军骑兵,更叫骄横的匈奴铁骑大跌眼镜:不但能够以优势的装备与强大的机动力面对面血拼,甚至可以深入草原漠北,追击匈奴顽敌。汉军的战旗从云中五原隆隆开进,几十年间一路碾压匈奴,终于由汉将陈汤在中亚斩杀郅支单于,彻底洗雪昔日国耻。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桓温才直呼姚襄来投简直就是天助大晋,当即表示愿将新野之地献出来作为姚襄的驻训之处,而且为了后姚襄无后顾之忧,桓温甚至表示愿意将新野郡太守一职让给姚襄,并在新野郡亲自迎接姚襄入驻。

桓温的热情简直出乎谢尚的预料,跟殷浩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