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姚襄的忠义(2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153 字 10个月前

因姚襄时年二十三岁,而谢尚四十五岁,谢尚本以为北人皆是粗狂人士,但姚襄不但相貌俊朗,而且谈吐不凡,谢尚心生欢喜,但与姚襄结拜为兄弟,所以二人平时皆以兄弟相称。

虽然姚襄没有怪罪的意思,但是谢尚明白,姚襄本就受苻健的打击而力量大损,此次又遭诫桥大败,实力更不如前,极有可能会在北方无法立足,因此说道:“弟在北方能立则立,不能立当告知于兄,兄自当给弟寻一立足之力,以报今日之恩情。”

其实姚襄早有迁往东晋境内之意,受枋头、诫桥两次兵败影响,羌族的精锐基本上损失殆尽,若不是还有一个洛阳郡在自己手里,姚襄早就有退到东晋境内休养生息的打算了,所以今见谢尚主动邀请,姚襄十分的感动,但是他明白此时还不是南迁的时候,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赶紧返回滆头,以防止苻健可能的突然袭击,因此姚襄跪地对姚襄说道:“弟虽有此意,然弟之部众皆在滆头,现秦军占据许昌之后,必然威胁洛阳,洛阳乃弟之占据的惟一大郡,洛阳再失,则滆头必然不保,为了族人,弟必须立即返回滆头,送君千里,终许一别,今日送兄至此,往兄渡江之后,能够重新集蓄力量,来日再图中原,到时弟必然全力支援。”x33

谢尚没想到姚襄竟然如此有情有意,再回想自己的种种不作为,不由的泣不成声,二人在江边抱头痛哭之际,刘遁已寻得船只而来,谢尚登船之际,再次握着姚襄的手说道:“豫州之事,全赖于弟了。”

姚襄一脸凝重的点了点头,谢尚登船之后,二人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待谢尚走远之后,姚襄才感叹道:“兄败之后,尚且可以有退处,而弟再败之后,不再要退往何处了…”

因为此时的羌族领地只剩下滆头跟洛阳了,若是洛阳再失,滆头必然不保,羌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姚襄才会发出如此的感叹。

诫桥之败是极其惨重的,谢尚率领的是北伐大军的绝对主力,为了支持谢尚的许昌之战,殷浩不惜把防卫濮阳的一万名士兵和据守谯郡的一万名士兵也调往许昌,结果谢尚将这三万名部队主力全部损失殆尽,许昌一失,濮阳则成孤岛,戴施也不得不后撤,而谯郡也无法久守,所以陈逵也被迫撤军,进驻泗口的殷浩为了避秦军的锋芒,也不得不再度撤回寿春,北伐的战果几乎一夜之间全部归零,还白白搭上了三万余精锐士兵,面对如此惨烈的失败,难怪司马昱会当场晕厥。

逃回京城的谢尚狼狈不堪,朝廷大臣也当仁不让的对谢尚发起了弹劾,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