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桓温被打压(2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092 字 10个月前

公文,官员调动和郡县调整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虽然桓温为此愤恨不平,但是也无可奈何。x33

幸好现在的荆州已经不同于往日,此时的荆州并不缺人,相反因为桓温之前兼容并包的政策而吸引了各方人才的来到,再加上真桓温在谯国的几个弟弟也陆续的来到了荆州,虽然桓温对这些真桓温的弟弟没有多少感情,但毕竟在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弟弟,在宗族观念很重的古代这些弟弟就是自己人,因此桓温此时的手里有大把的人才可供选择。

桓温首先让二弟桓云担任义成太守,领建武将军,三弟桓秘担任宣城内史,领辅国将军,四弟桓豁任新野太守,领建威将军,五弟桓冲任西阳太守,领镇蛮护军;对于这个四个弟弟桓温不但让他们担任一郡的主政官,还让他们兼领军队将领,目的也是为了把军队牢牢的把握在自己人的手里。

封完自己的弟弟们之后,桓温又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员,他让顾恺之担任刺史府主簿,对于这个后世画圣,桓温决定放在自己身边加以培养;参军毛穆之调任襄阳太守,原襄阳太守李权调到更前线的南阳担任太守,安西长史江彪调任魏兴郡太守,始兴太守朱焘、顺阳太守薛珍、巴中太守龚正、江陵太守关悦这些有战争经验的地方官吏皆调到军中任职,同时桓温还让张盛加强了蝶眼台的活动密度,密切关注北方各族政权的情报收集,桓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加强军队将领的能力,为以后的北伐作准备。

桓温的奏章很快就到了京城,司马昱看过之后非但不生气,反而暗自有些高兴,桓温写此奏章恰恰说明了他已经气急败坏,但又无可奈何,而这也正是司马昱所乐见的事情。

其实自司马昱上台以后,就一直以复兴晋室为己任,目前的情况下虽然司马氏依然是皇帝,但是已经控制不住地方势力,其实自元皇帝司马睿东渡以来,晋室就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实权,司马睿是因为王异的支持才登上的皇位,所以大权一直在王导等琅琊王氏的手里握着,司马睿一直是敢怒不敢言,即便这样,还是引起了王敦叛乱,王敦攻入京城后藐视朝廷,对司马睿极为不敬,这直接让司马睿忧愤而亡,此后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或受制于权臣,或受制于地方武装,根本无法施展自己抱负,形同傀儡一般的存在。

司马昱作为元皇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历经五朝,自然目睹了这一切,作为司马氏的子孙,司马昱自然不甘心于如此,因此一直以中兴晋室为已任,而司马昱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结交天下名士,培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