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谢安的谋略(2 / 3)

谋晋 石头阿愣 1105 字 10个月前

是褚蒜子面露难色的原因。

谢安看出了褚蒜子为难的样子,其实对于殷浩,谢安也没有好印象,作为两个同样都是年少成名的人,谢安明显比殷浩不同,殷浩狂妄、自大、自私、小气,除了因为爱谈玄而博得一点名气之外,政绩还真是没有能拿得出台面的,至于他自吹自擂的彭城包围战,那也是桓温主打的,只不过是恰巧发生在他的辖区内,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偶然捡了个漏而已。

“太后,此次北伐若是只让扬州一州参与的话,只能从下邳出发,进攻彭城、陈留、东海等郡,这样的话取得的战果并不大,只能威胁赵国的东部地图,西部就鞭长莫及了,而桓温若是北伐的话,正好是对应着赵国的西部地图,这样反而给了桓温北伐的可趁之机,不如兵分两路,一路从扬州的下邳出击,另一路从江州的寿春、庐江出击,从这里出击的话可以直接进攻汝南、新蔡、颖川等地,而桓温出击的话也正好是进攻这些方向,这样就可以断了桓温北伐的方向。”

听完谢安的分析,褚蒜子灵机一动,立即来到地图前,根据谢安所言顺着地图查看了起来,事实也正如谢安所言,若是从寿春、庐江出击的话,可以直接进攻赵国的腹地,更可以切断桓温北伐的方向,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好巧不巧的话,此时的江州刺史正是褚蒜子的父亲,褚裒;褚裒原本在褚蒜子当上皇后之后,欲效仿明穆皇后瘐文君,扶持自家势力,所以召褚裒进京担任侍中,参与朝政,奈何褚裒为人太直、太正,不愿参加京城里的上层人士的清谈大会,更不懂得勾心斗角,朝政之上的尔虞我诈也让褚裒感到身心疲惫,所以最终在桓温大婚之后,便提出继续回地方担任太守,不愿再留在京城了,当时还在位的晋康帝司马岳见留不住老丈人,便封他为江州刺史,也算是给老丈人表表心意了。

所以说若是此次北伐,由自己的父亲来主持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褚蒜子很清楚自己父亲的能力,忠勇有余,谋略不足,让他来主持北伐只可能是坏事而不是好事,但是让他参与还是可以的,毕竟褚裒也是久战沙场的老将,战场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所以,褚蒜子决定,由殷浩担任北伐的主帅,都督扬、江、徐、兖、青五州诸军事,全面负责组织此次北伐,由褚裒担任北伐的副帅,协助殷浩北伐。

对于这个决定,在座的其他大臣都比较满意,所以也就没有反对的了。x33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组织一次北伐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决策虽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