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娃、你铺子里做车轮的量要再大一点,行情这么好,咱铺子货不够卖啊。”田顺号里,二叔宋学勇一边给宋应奎泡着茶,一边催起了货。
“二爹、刚忙完春耕,铺子里现在能用的临工少。等过几天吧,干活的人多了产量也就上来了。话说、咱现在一个月能做五六百副车轮子,还不够你买的?”能在现有的技术手段上提高产能的办法,宋应奎已基本都有用上了,现在短时间内要想提高产能,就只能在规模上想办法。面对二叔的催货,宋应奎心里其实稍微有点担忧。规模扩大后,销量能保障吗?x33
“怎么可能够?王进雄的脚户帮,一次过来就要进两三百副轮子。像他们这样走大货的脚帮,现在是越来越多。再说你把车轮子也没让我一个人卖啊,街道里其它的铺子只要揽上个大单子,我这边能卖的货就能少一半。我给你说,这到底是咱自家的铺子,你怎么着也得想办法让我有货卖吧?”一说到产量,二叔就流露出了对侄子把货匀给别家来卖的怨言。
明明是前店后厂的模式,结果自家的后厂不能保证给前店供货,这算怎么回事?
“我想法子提高产量吧!话说回来,咱家铺子不是还有其它货卖吗?车轮子上缺货,你卖其它的货也能找补啊?光靠着卖车轮子,生意就做成单只子了。”做生意,能指望着一个单一的产品吗?宋应奎觉得二叔不能光逼自己,你得在其它项目上也想点办法啊。
“你以为我没想?我给你说、现在咱家铺子里,也就你做的那个什么压面机没啥人卖。其它的货,基本都没有压的。就连你三爹做的粉条子,现在的出货量都上来了。你爷爷说,家里今年压的黄豆已经不多了,黄豆也越来越难收,腐竹能不能卖到秋后都不好说。你三爹那边也在说冬上做的粉面子剩下的不多了,再卖不上多少天。
要是你这边的车轮子再不多做,咱家铺子过一两个月,可就没撒东西卖了!实在不成,就只能靠着卖变蛋来应付。”
行情好到了这个程度?居然要出现缺活危机了!二叔的话让宋应奎有些吃惊,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么早的出现,也是令人意想不到。
“今年五营镇做生意的人家,都像咱家的这么好?”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个例,还是普遍情况啊?要是普遍情况的话,提高产能的风险就会小很多。
“怎么可能都像咱家的生意这么好?咱东西卖的快,主要还是往来的脚户们认咱们家的门。你想啊,五营镇这边最大的两样出产,可都是咱家头一个弄出来的,脚户们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