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都无法轻易的进出。
那么位于亚德里亚海北部的威尼斯基地更加凸显出其战略意义,意大利肯定会在这里集结一支相当规模的舰队用来对抗奥匈帝国。
考虑到两艘欧根亲王级超无畏战列舰带来的优势,意大利人肯定会集合他们手头所有的无畏舰,因为意大利的超无畏依然只是个计划没有开工,只有在无畏舰上尽可能取得优势。
到时候意大利海军主力以及英法可能派遣过来的战舰最终都可能集结在威尼斯港内,这就是奥匈帝国的机会。
奥匈帝国决定效仿中国海军在第一次中俄战争中对室兰港的袭击,集结一些近岸潜艇潜伏在威尼斯港外,而德国装备有鱼雷轰炸机的航空队将首先出动从空中对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舰队进行打击,
随后潜艇趁乱混入其中或者等着意大利舰队冒险突围的时候对他们发动进攻,如果顺利的话,奥匈帝国舰队也会出击扩大战果。
只要威尼斯港被摧毁,意大利将彻底失去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没有主力舰队支持,奥匈帝国舰队就可以四处出击,袭击意大利沿岸。
到时候意大利人就要做出选择,是眼睁睁看着奥匈帝国海军一个接一个摧毁他们的东岸城市,还是放开奥特朗托海峡,与他们进行决战,重新恢复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
奥匈帝国的计划实际上有针对意大利的意思。
这个时期意大利海军的作战计划几乎都围绕保罗·陶内·迪·莱费尔海军上将的游击作战理论展开,地中海的狭小水域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这里进行马汉式的舰队决战是行不通的。
莱菲尔将军提出了运用水雷、潜艇、飞机、鱼雷艇等消耗品性质的武器,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按照莱费尔上将的设想,利用水雷封锁奥特朗托海峡,将奥匈帝国庞大的舰队封锁在亚德里亚海中,使其成为类似德国公海舰队的存在舰队,
从而将海战缩减为游击部队与存在舰队之间的对抗。利用大量消耗品性质的武器,不断消耗奥匈帝国舰队实力,运用最小的代价来达成目标。
同时大量快速机动的鱼雷艇等小型舰艇对奥匈帝国的交通线及海岸线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敌人海上交通线的破坏,达到拖垮敌人的目的。
但是这需要主力舰队的支持,给敌人造成威胁,如果没有主力舰队支持,封锁敌方舰队根本不切实际。
而奥匈帝国海军的这个计划也得到了陆军的大力支持,因为从1866年吞并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