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章 同盟国阵营内部的变化(2 / 3)

1889远东枭雄 硬糖先生 1023 字 12个月前

支持这个港口的建设。

提尔皮茨提出的建设一条中国到德国的海上物资供应线是德国必须要保证的,意大利的表现说明了曾经期望将物资通过意大利运回本土的计划根本不现实。

意大利的港口条件再好也不能为德国提供一点点的帮助,德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线开玩笑。

………………

德国开始对自己所有的盟友做重新的评估,并开始对他们的位置进行重新标记,德国人要分辨出能够和他们一起走下去的盟友和立场随时出现变化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的位置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还比不上奥匈帝国在德国心中的位置,但是已经要比意大利高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德国驻华大使传达了中国**关于意奥战争的建议后,德国**很快就决定听从中国的部分建议,并就此向奥斯曼帝国进行试探。

德国人认为中国**对奥斯曼重心的分析很正确,巴尔干距离奥斯曼和奥匈帝国都很近,这个地方是个要害,

如果被协约国占据了巴尔干地区优势,开战后战火很可能在奥匈和奥斯曼境内燃起,这个地方同盟国必须要取得优势。

而北非确实可以放弃,就像德国决定放弃远东的殖民地一样,他们认为地中海沿岸的北非行省开战后肯定保不住。

奥斯曼人连意大利的海军都挡不住就更不要说法国和英国的联合海军了,而且这个地方也没什么价值,花费大的代价夺回去完全弥补不了损失。

但是德国人却并不打算按中国**建议的那样,用贷款,军火援助等手段强迫奥斯曼人转移自己的重心,中国人可以随意消耗奥斯曼人的好感,德国人却不行。

德国人决定劝说奥斯曼人停止与意大利人的战争,让他们在北非仍然保持一定优势的时候主动谈判,这样不会在谈判桌上失去态度。

当然,德国保证会帮奥斯曼人找到更多的外交支持,不过奥斯曼是否接受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德国执意选择费时费力的温和手段中国其实也无所谓,因为中国在对奥斯曼问题上有着自己的时间表。

时间来到了6月中旬,在英法两国持续造势并对俄国进行了长时间的‘劝说’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终于松口。

他通过法国**向中国**传达了自己的善意,首先,他借口欧洲和巴尔干局势不稳,撤走了西伯利亚方面军的部分兵力,

并通过法国人告诉中国**他“准备好与中国就双方关心的边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