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长安清客,明暗不同(2 / 3)

现如今再朝堂之上陷入了被动局面,张九龄也很清楚,他不可能精力全部纠结在醴泉一事上,整个大唐帝国庞大的疆域,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也无法分心。

这就是他与李林甫的不同,作为副手的李林甫有充足的空余时间,可是作为真的整理朝纲的存在,需要耗费的心力简直难以用言语计,否则也不需要李泌经常过来给他调理身体。

然而这也不过是勉强缓解罢了,若是心力继续消耗下去,他寿命怕是也不久远了。

对这一点张九龄一直是心里有数。

所以见到李泌愿意为自己分担压力,他也是颇为的感激。

“那就麻烦长源小友了,还请注意你的安全为第一。”

见到张九龄终于松口,李泌也是拱手行礼。

“多谢相爷了。”

“只是...未必就一定如相爷所愿的那样。”

对这一点其实并不在意,张九龄始终还是有对黎民百姓的一份怜悯之情在的,只不过他不愿意太平道真的点燃这如今的天下时局罢了。

但现在他也想明白了,没有太平道还会有下一个其他的什么,只要李隆基欲要削平世家大族影响力的心思一日不减,那这件事就一日不会消失。

区别就在于那个开关是哪里罢了。

只看现如今太平道的行事作风,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

醴泉县城,就在府衙之中,原本的县尉早已经随着上官家被查出了一干欺男霸女的事情,被斩首示众。

倒是县丞经过了几轮的审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今也已经回到了原本的位置,至于醴泉的县令,如今依旧还是县令,不过他处理的事务,都会被刘诚过一遍。

要是遇到了什么不明白的,刘诚还会专门的去询问缘由,只要是正确的,都会被施行下去。

一来二去醴泉县令反而感觉现在自己这被软禁情况下,对醴泉县城的真正掌控力,还比之前有诸多当地豪族约束的时候更强了。

也让他有些不知道该感谢这些太平起义军的一视同仁,还是该恨他们将自己囚禁了起来。

倒是那县丞每天看着刘诚在府衙内进进出出,眼底始终流转着觊觎和忌惮之色。

...

“有人指导,是不是感觉自己进步神速?”

“可别忘记了,‘因地制宜’四个字,在醴泉可以使用的一些办法,以后去了那边就未必可以用了。”